手腳發麻
每個人都曾有手腳發麻的經驗,但是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麻木是正常的嗎?是一種病態或先兆?中醫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關於麻木的問題,在中醫學裡,沒有像現代醫學所謂神經系統這種概念的認識,中醫主要是從經絡的角度來思考人體營衛氣血的運行。而中醫的經絡所包含的範圍很廣,它涵蓋了神經系統、血管系統,甚至包括淋巴系統,以及細胞、組織間的微細循環系統。所以說現代醫學的神經系統,只是中醫經絡系統概念中的一小部分,要說明「麻木」症狀的發生原因,用經絡系統來思考,應該是比較完整而正確的。
「營、衛、氣、血」是中醫常用的語言。簡單來說,「營、衛」是來源於所吃入的水榖精華,經過人體脾胃的消化吸收,並經過心肺的運輸,而輸送到全身。「衛主氣,營主血」,衛屬陽而營用陰,陽主外而陰主內。從作用方面講,「衛」有捍衛於外的「保衛」作用;「營」有充盈於內的「營養」作用。一般來說,「營衛」主要體現在功能作用方面,「氣血」主要體現在物質基礎方面。通過氣血的運行,發揮營衛的作用。
「麻木」症狀的原因
中華傳統醫學對「麻木」症狀的看法,認為主要是因為經絡凝滯、營衛的運行澀滯,而造成手足或麻或木。人體的經脈運行都起於四肢的末端,因為四肢末端離心臟較遠,氣血不容易到達,所以容易發生麻木的症狀。另外,還有一種肌肉容易跳動的症狀,主要是因為「痰火」所致(中醫的痰,包含所有代謝不好的物質)。
在手多兼風溼,在足多兼寒溼。木者不癢不痛,按之沒有感覺,搔之不癢,常感木者是瘀血,偶爾感覺木者,為溼痰死血。只木一處不腫不痛,外觀上皮膚顏色會發紫黑。而溼痰到處游走,會像有核突起一樣,但是皮膚顏色卻沒有變化。
麻、木感受的區別
麻者非癢非痛,就像是四肢或身體被緊綁鬆開後的感覺,麻雖然不知痛癢,但仍然可以感覺到氣在流通;而木是完全不知道痛癢,也沒有感覺到氣在流行。這主要是血液澀滯,不能滋潤於氣,氣的運行不暢,就會發生「麻」的症狀。若是氣弱不能統運於血,血液凝結在其處,就會發生「木」的症狀。所以「麻、木」的症狀主要與氣血不足、血液循環不良、瘀血凝滯有關。
另外,中醫認為半身麻者,在左者責之於風痰與血虛,在右者責之於溼痰與氣虛。而木是死血,則不必有左血右氣之分。治麻,宜祛風調氣養血清痰;治木,宜通肌破瘀活血調營。麻木疾病剛開始,不可馬上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熟地,惟恐造成氣血凝滯。若疾病遷延日久不癒,經絡鬱滯嚴重,不可過用行氣破血的藥物,以免正氣不足,反而加重病情。
以上是從中醫內科整體治療的角度來思考「麻木」的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若從針灸或傷科治療的角度來看,藉由現代醫學脊髓神經傳導的角度來輔助思考,將有助於療效的提升。
觸診有助排除誤診
據筆者的經驗,手腳麻木疼痛,除了氣血不足的體質因素外,多與神經壓迫有關。神經壓迫的原因有來源於脊椎椎體(包含骨刺)或椎間盤的壓迫,但更多的是來源於肌肉韌帶緊繃所導致的壓迫。
透過現代化的儀器,如X光片、CT、MRI,我們可以知道是否有椎體移位、椎間盤突出或異常組織結構所導致的神經壓迫,但「肌肉韌帶是否緊繃」而導致神經壓迫的麻木疼痛,卻無法透過儀器檢查出來,這個部分必須透過直接的按壓觸摸才可探知。
所以只依靠儀器的檢查而沒有實際觸診來診斷疾病,會容易誤診,這點必須特別注意!
手臂與掌指的麻痛
一般常見的頸臂神經壓迫的手臂及掌指麻痛,有許多是長期低頭工作(包括常低頭看手機、平板電腦,或常在桌前辦公、打電腦)導致第七頸椎及第一胸椎後凸,及其椎體周圍肌肉韌帶緊繃所致。而腿部的麻痛,除了外在挫傷的因素以外,大部分都是長期姿勢不良所致。
腰椎神經壓迫的坐骨神經麻痛,有腰椎曲度太凹或太直、腰椎間距狹窄使椎間盤突出、腰椎向前或向後滑脫、腰椎旋轉半脫位,或腰部肌肉、臀部深層的梨狀肌緊繃等等諸多的可能因素,所以在治療及復健上必須針對其病因施以對應的方法才能奏效。
按壓華佗夾脊穴 甩掉麻痛感
華佗夾脊:位於背腰部脊椎兩旁的穴位,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旁開0.5寸,一側17個穴位。
筆者在臨床上試出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可同時治療頸臂神經壓迫的手臂及掌指麻痛,以及腰椎曲度太直、腰椎間距狹窄使椎間盤突出、腰椎向後滑脫、腰椎旋轉半脫位所導致的腰腿麻痛。
這個方法必須請他人用一個直徑約1cm的扁平圓棒,在麻痛同側的華佗夾脊穴(即兩個椎體小面關節之間,神經根所出之處)按壓,按壓時患者必須配合用腹式呼吸,深度吸氣、吐氣3~4次以加速肌肉韌帶的放鬆及減少按壓的疼痛。按壓後,按壓處的肌肉韌帶可以瞬間得到放鬆而使椎體復位,進而改善手腳麻痛的症狀。此法比任何藥物及針灸治療快速,若能在按壓後,再配合中藥調理及針刺治療,療效就會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