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時代 車輛中心發表自駕系統
自動駕駛系統是近年來國際各大車廠競爭的目標。自動駕駛系統包含了紅外線、360度雷射雷達(LIDAR)、高精度定位系統等感測器,並連接上V2V(Vehicle to Vehicle)、V2I(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等車間通訊,讓車子「看得見」路況,也能夠偵測與辨識外部物件,例如:行人、車輛、交通號誌等,藉此才能開往目的地。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utomotive Research & Testing Center, ARTC)日前於彰濱工業區鹿港總部舉辦「五大科研成果發表會」,發表由國人自行研發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實車。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舉凡具有「AI人工智慧的多重感知融合辨識技術」,以及具備「深度機器學習的自動駕駛輔助技術」,甚至包含「雲端即時運算的車載網路管理」等,10年來已有相當豐碩成果。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也投入研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 Systems,ADAS),包含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自動緊急煞車系統、無線充電及車載網路管理、自動輔助停車系統、行人辨識系統。
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高達九成的交通事故由人為因素造成,因為人在長途駕駛中會因過度疲勞而分心,無法百分之百注意周遭路況與環境,造成車輛偏移車道。為減少此類交通事故,車輛中心開發的車道跟隨系統(Lane Following System,LFS),讓車輛在行駛中,無論直線、轉彎皆能自行維持在車道內,減輕事故造成的傷害,達到更安全的行車環境。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
車輛中心設置的自動緊急煞車(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AEB System),當車輛前方出現車輛或行人等障礙物時,讓駕駛可在不碰觸方向盤和煞車下,系統即可主動介入控制煞車。
無線充電及車載網路管理
無線充電系統的需求與日俱增,車輛高功率的充電環境又較3C產品複雜,經常引發安全疑慮。車輛中心開發出的車用無線充電系統(Wireless Charging System,WCS),加入了金屬異物偵測(Foreign Object Detection,FOD)技術,若有金屬異物入侵時,可有效中斷無線電力傳輸,並將訊息發送至客戶端,避免導電而產生安全問題,提升系統安全性。本系統整合了整車網路系統、整車控制、電能管理、異物偵測等多項技術,可即時反應充電異常狀態,並以「網路診斷」及「網路管理」溝通整車系統,強化智慧及安全性。
自動輔助停車系統
開車找停車位是一大難題,回來取車時也有忘記車位的問題。停車場域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運用超音波與影像之感測技術,整合自動控制、感知辨識及車輛連網技術,藉由自動停車系統、車道跟隨系統、車輛定位系統、車輛遠端控制系統、障礙物偵測技術等,讓駕駛者可透過行動裝置獲得停車位資訊,輕輕一點,車輛可自動尋找車位並停車;取車時,再輕輕一點,車輛即可自動從停車位駛出。
行人辨識系統
德國的研究顯示,在行人的車禍事故中,高達四成是因為駕駛者未察覺到行人,使車輛在未減速下直接衝撞行人,導致人員損傷加重。歐盟新車安全評鑑協會(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Euro-NCAP)公布的測試規範要求,已將自動緊急煞車的行人偵測功能列為2017年的評分項目之一。
有鑑於影像辨識技術日漸成熟並廣泛應用在車輛安全上,因此,車輛防撞系統的設計上,辨識行人的功能也逐漸被重視。此外,機車在台灣是大眾化的交通工具,車輛辨識系統一定要能夠辨識機車,才能夠避免擦撞等意外發生。
車輛中心研發的行人辨識系統,利用機器學習辨識車輛截取的動態影像中的交通工具或行人,不僅可辨識汽車、機車、單車、行人,也開發自動緊急煞車系統(AEB),幫助駕駛者提高對車輛附近的行人或突發狀況的察覺能力,降低車輛在未減速下撞擊行人的意外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