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機大戰看現代圍棋的困境(二)
圍棋三國誌
現代圍棋比賽制度起源於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棋手失去幕府支持,開始尋求新的謀生手段,導致新聞棋戰和現代段位制的出現,並創立全國性的日本棋院。昭和時代,吳清源和木谷實共同掀起「新布局」的潮流,開始現代圍棋的時代。其後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輩出,如阪田榮男、籐澤秀行、高川格,及後來的大竹英雄、武宮正樹、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60、70年代,日本圍棋到達頂峰,同時代的中國大陸國手陳祖德只能勉強勝一下杉內雅男一局,還被視為歷史性突破。進入80、90年代,籐澤秀行帶領秀行軍團訪問中國,中日圍棋擂台賽中,聶衛平連勝日本棋手,中國掀起圍棋熱。聶衛平、馬曉春成為了中國新一代領軍人物,95年馬曉春還拿了富士通與東洋證券杯兩項冠軍,但是也是90年代唯一的兩個冠軍,因為韓國圍棋也崛起了。
韓國在趙南哲之前是圍棋的荒地。1988年,曹薰鉉在第一屆應氏杯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奪冠,同樣引發韓國圍棋的熱潮。李昌鎬從眾多棋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當時棋界第一人。2004年後,李世乭等新銳勢力興起。
從1995年到2005年,「圍棋皇帝曹薰鉉」、天才少年李昌鎬、第一攻擊手劉昌赫、「野戰司令」徐奉洙,直接統治了那10年的棋壇。中間除了王立誠和依田紀基拿了春蘭杯和三星杯、張栩拿了LG杯、中國的俞斌拿了LG杯外,其他所有冠軍全部被韓國棋手包攬。中韓出現均勢是從2005年羅洗河戰勝李昌鎬奪取三星杯開始,而日本棋手完全落敗。常昊、古力、孔傑等棋手多次奪得世界比賽冠軍。
2013年,中國眾多棋手崛起,包括江維傑、范廷鈺、時越等年輕棋士接連贏得世界比賽冠軍,羋昱廷、陳耀燁、周睿羊、檀嘯等棋手大放異彩,人才輩出。18歲的柯潔在2015年奪得3個世界冠軍,而對戰李世乭戰績以8比2領先。
日本的沒落
進入21世紀後,日本圍棋很少再問鼎世界大賽的冠軍,在中日韓三國的圍棋比賽中落在下風,為什麼?
日本人始終把圍棋視為一項藝術,而認為各類比賽只是一種「秀」。在日本,哪種比賽在什麼地方舉行,什麼頭銜的棋手才有資格使用幽玄特別對局室,什麼比賽棋手穿和服都有明文規定。這些繁瑣別緻的禮儀一方面透射出日本對傳統的執著,另一方面也使他們在現代圍棋的高競爭性下漸漸落後。圍棋的競技和藝術始終是矛盾,日本棋手總是有一個信條,有些醜陋的棋,寧可輸掉也不下;而中韓圍棋,哪怕再難看的棋,只要贏就去下。
於是整個圍棋運動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就是所有現役選手都沒有勇氣或能力去研究新的布局和定式了,而大家都在拚計算。因為大家覺的雖然研究出一個新的布局和定式能夠大比分贏對方,但是也有可能大比分落敗。在名譽和獎金面前,不擇一切只求勝利,哪怕是贏半目也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