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種經費年年縮 種源不足立委籲增預算

田間育苗常有遇颱風豪雨風險,屏東恆春半島農民利用裝洋蔥的巧固架育苗,成功克服氣候障礙,節省不少成本。(屏東縣政府)
田間育苗常有遇颱風豪雨風險,屏東恆春半島農民利用裝洋蔥的巧固架育苗,成功克服氣候障礙,節省不少成本。(屏東縣政府)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

極端氣候造成秋颱接踵而至,不只雜糧欠收、農民血本無歸,更導致明年雜糧種源不足。立法委員蔡培慧、毛豆農侯兆百、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等18日呼籲政府,應加強育種,針對不同品種,創造出因應極端氣候適地、適種的韌性;在各地小農建立田間實驗室、種源資料庫;農委會過去育種研發經費被刪減,希望農委會提高育種研發經費、保障育種持續穩定,加惠農民、消費者。

毛豆農黃祈堯指出,品種一開始若是夠好,後續抗逆境能力強,或許損失就不會那麼重。台灣育種能力不弱,政府應多加力度在育種上。育種是最主要力量,既然國家隊要出去打拚,有些東西應該握在自己手上,種子是別人的,也不必出去跟人家拚。育種算蹲馬步工作,呼籲政府不要停,馬步沒蹲好後面無法練功。

侯兆百說,以前災害是區域性,現在卻是全面性,現行品種抗逆境穩定度有待加強。政府育種經費不足導致研究速率不夠快,大規模需要使用種子時,力道就太慢。他本身種毛豆也一直做毛豆出口,政府在品種研發上需要加強力度,才能穩定市場供應。逆境不可能只有今年才有,因應未來,農政單位需謹慎思考農業栽種。農民雖然可儲存大量種子,但面臨經費、倉儲地點、倉儲費問題,種種壓力需要政府單位重視。農民手上有很多可以適應氣候的品種,是農民該有的競爭力。

育種是農業面臨極端氣候調適方法之一。郭華仁表示,雜糧轉作偏重玉米,玉米有做育種,大豆就沒有,且育種計畫越來越少,研究人員不做就產生斷層,改良場過去從海外引進品種,現在還得跟民間拿品種。育種家需要技術人員幫忙育種,但公務員精簡後,技術人員改成派遣工,怎能累積經驗?過去育種家有獎勵制度,後來變成技轉,影響育種方向。另外,國外盛行參與式育種,育種家把交配後優良品種,交給各地小農一起創新品種,參與式育種在同樣時間可在不同地點創造不同品種。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回應,農委會育種預算確實大量刪減,農委會下16個農改場及農試所103年育種預算為1億8,600萬元,104年刪至1億6,100萬元,今年預算不到1億5,000萬元。他承諾106年預算提高到1億8,000萬元,並在2週內盤點農委會育種預算需求、提高農委會科技計畫44億預算用在育種上的比重。

除育種經費,陳吉仲表示,也會盡量提高農改場及農試所育種所需特殊性技工人力。目前技工有1,018人,缺額57人,當使用派遣工時,很多研究、實驗沒辦法做下去,1個多月前他才找過人事總長協調人力問題,人事長答應退(休)二補一,但還是嚴重不足,農委會會思考用科技計畫,比照學校任用研究人員或助理方式聘用。

延伸閱讀
預算審查再流會 台中府會降冰點
2016年10月04日 | 8年前
立委是否稱職 蔡其昌:6成靠助理
2016年09月07日 | 8年前
15家國營事業 央行淨利最多
2016年07月31日 | 8年前
中共軍費暴增 美盼我增國防預算
2016年05月15日 | 8年前
德難民預算近千億歐元 或引反彈
2016年05月15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