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藥臨床試驗八成造假 業界:公開的秘密
澳洲科技網站Science Alert 10月1日報導,北京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下簡稱食藥監局)在檢查等待批准的1,622件新藥臨床試驗數據時發現,八成的數據不符合分析規定,不完整,或者憑空捏造。食藥監局已退回這批申請案。
報告發現許多「新藥」實則是現有藥物的組合,而且臨床試驗的數據是人為操縱的,有些甚且在試驗尚未完成前就根據藥廠的期待完成了。另外,最糟糕的是,該報告揭露的欺詐行為幾乎涵蓋各個層面,很多科學家和藥商涉入其中,隱藏或刪除新藥潛在不良副作用的紀錄,並且篡改數據。
最令人擔憂的是,受委託查核臨床試驗設施的第三方獨立調查機構成為幫兇,報告說:「他們由於惡性競爭和經濟動機,製作假數據」。換句話說,大陸的醫藥行業存在相當嚴重的問題,過去批准的藥品是否真的安全,也讓人懷疑。
提供製藥業即時信息的入口網站PharmaFile的專家哈格里夫斯(Ben Hargreaves)表示,問題不在於規定,而是沒有人遵行規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院院長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食藥監局進行本次檢查前,在大陸臨床數據造假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大陸媒體經濟信息日報(Economic Information Daily Newspaper)報導,業內人士透露食藥監局的這份報告,並不令人意外。
大陸醫療專業人士羅亮(Luo Liang,音譯)表示,根據他的了解,80%造假的結果並不誇張,這主要是源於大陸科研領域的整體生態所致,大陸實際上根本沒有新藥原研的基礎和體制,許多藥廠生產的藥品配方的專利都過期了。
羅亮說:「國內市場的西藥,長期以來都是陳舊的學名藥(generic drug),國外有知識產權保護的那些比較新的藥,國內要不完全沒有,要不就是透過那些合資藥廠引進過來由合資藥廠生產。」
文章說,雖然食藥監局本次公布的報告沒有涉及中醫,但有些人認為中醫的情況可能更糟,而且不太容易被發現,因為「難以監管」。
羅亮說:「不止是醫藥這個行業,實際上大陸一切都是假的,只要有利可圖,就會有人造假。」
大陸科學家為了保住飯碗,會製作積極且「突破性」的結果。本月初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大陸巨大的學術壓力造就一種很自然的表現,並使科學發展成「偽劣和不可靠的」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