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家打拚 中國6,000萬留守兒童孤獨心碎

ABC記者問留守兒童13歲男孩李一奎(Li Yikui,音譯),是否想念父母時,一顆大大的淚珠滑下臉頰。(ABC新聞影片截圖)
ABC記者問留守兒童13歲男孩李一奎(Li Yikui,音譯),是否想念父母時,一顆大大的淚珠滑下臉頰。(ABC新聞影片截圖)

【記者吳英/編譯】
中國大陸約有6,100萬孩童被留在鄉鎮農村,父母遠在大城市為生活打拚,他們被稱之為「留守兒童」。

澳大利亞ABC新聞6日報導,13歲男孩李一奎(Li Yikui,音譯)是一名「留守兒童」,雖然外表看起來陽光和善,但內心卻有著很大的傷痛。

一奎已有4年沒有見到爸爸了,而媽媽則是1年見一次面。在被問到是否想念父母時,一顆大大的淚珠由臉頰滑了下來,一奎用雙手遮住臉龐,雖然默不吭聲,但已給出了讓人心疼的答案。
李一奎的同學有四成是留守兒童,他告訴ABC記者,和同學在一起時,感覺比較不孤單。(ABC新聞影片截圖)李一奎的同學有四成是留守兒童,他告訴ABC記者,和同學在一起時,感覺比較不孤單。(ABC新聞影片截圖)

一奎和爺爺奶奶住在中國湖北省鶴峰縣下坪鎮的偏遠山區,學校開學期間,一奎住在學校的宿舍,週末時必須翻山越嶺兩個小時回到他位於山頂的家。

一奎告訴ABC新聞記者,他喜歡和同學在一起,這樣比較不會感到寂寞。

在一奎所住的村落,大多數是老年人帶著孫子女,所有的父母都離開了。

他的同班同學有四成不是父母撫養長大,往往學習成績及行為都落後其他同學,需要額外的幫助。

副校長徐亮(Xu Liang,音譯)說:「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懷和指導,所以他們的自律性較差。」

一奎的奶奶說:「一奎和父母住在一起會比較好,我們的教育程度低,因此能做的也就是告訴他盡量聽老師的話,我們使不上力。」

大多數留守兒童家長願意犧牲家庭生活,希望掙來的錢能為孩子提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這也是一奎的想法,他知道自己也需要犧牲,就像他的父母。

他說:「如果爸媽因為我而留在這裡,會讓我感到內疚,會覺得我是他們的一個負擔。」

一奎說總有一天他也會離開這裡,並不是因為他不想住在這裡,而是因為要去更好的地方,找到更好的未來,而城市有更多的機會。

根據非政府組織國際兒童慈善機構(Children Charity International, CCI)的研究,中國大陸70%的留守兒童承受著情感受創、抑鬱或焦慮的痛苦,其中約1/3(2,000萬)涉足犯罪,另外的1/3則需要精神治療。

CCI創辦人約瑟夫.林(Joseph Lim)說:「無法想像這個現象會對中國造成什麼影響。」

造成留守兒童現象的核心問題是北京當局實施的「戶口制度」,讓家長無法帶著孩子到城市。

根據戶口制度,只有居住在當地的居民才能享有教育和醫療等公共服務,如果是移動人口,必須支付費用,超過大多數勞工能負擔的範圍。

另外一個原因是許多民工住在公司宿舍,輪班工作,沒有多餘的空間容納其他家人。

在湖南省細車河鎮(Xichehe),八成的孩子不是由父母撫養,有些孩子的父母偶而會回來探望,但有些從未出現過。

CCI邀請外國記者訪視這些孩子,社工人員潘雅韻(Pan Yayun,音譯)說:「這些留守兒童急需情感上的支持,他們很空虛。」

細車河鎮一名留守兒童向凌(Xiang Ling,音譯),10歲時就要承擔所有家務事,必須照顧中風的祖母和3名年幼的表弟。

現在14歲的她強忍著淚水說:「4年來,我每天必須早早起床準備早餐,然後去上學。回家後我要洗衣服,準備晚餐。」

16歲女孩謝冰心(Xie Bingxin)被祖母斥罵沒用和愚蠢,祖母拉高音調地說:「在這些人面前,我告訴你,不要待在我的房子,我養不起你,走開並過你要的生活。」

CCI表示,這名女孩被父母遺棄,CCI正在幫她想辦法。

CCI已成立救助中心,可以容納200名兒童,提供免費餐宿,不過孩子們真正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

CCI創辦人林先生表示,孩子們在經歷多次的排斥後,會變得孤獨,不知如何與人溝通,也從不知道愛,要經過多年的療傷才能找回自尊。

他說:「我們總是告訴他們:『你們和其他孩子並無不同,是有姓有名的一個人,是有用的人,我們來到這裡,是因為我們愛你們,我們珍惜你們。』」


 

延伸閱讀
法扶新書影像展 述說新住民辛酸
2016年08月16日 | 8年前
根絕寵物棄養 犬貓擬納入戶口
2016年06月16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