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師發現人體感熱基因 登國際《Nature》期刊
全球氣候異常,夏天氣溫飆升,人體透過偵測環境中的溫度來避開過熱環境。然而,人類至今尚未完全了解感覺神經元中,負責偵測溫熱的分子機制。在國際知名期刊《Nature》發表的高醫大與倫敦國王學院之最新研究,揭示TRPM2基因讓小鼠在遇到溫熱時,能感受到「溫熱的信號」,驅使其尋求較涼爽的環境;當該基因被剔除時,小鼠便不能區分涼爽或溫熱環境的差異。發現此基因的譚俊祥醫師表示,「TRPM2基因剔除鼠失去了偵測環境中溫熱的能力。這解釋了我們如何察覺自己是否正處於一個過於溫熱的環境。」
高醫大神經科醫師譚俊祥和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彼得·麥克諾頓發現TRPM2離子通道能被非疼痛溫熱所活化,並進一步比較正常小鼠與TRPM2基因剔除鼠,在攝氏38度與33度之平面,行走時的行為差異,發現:「正常小鼠會喜好較為涼爽的33度環境,並避開38度的溫熱環境;而TRPM2基因剔除鼠則無法區分具兩種不同溫度環境之差異。」皮膚內的感覺神經透過TRPM2讓本體察覺到環境太熱,促使我們採取行動,探索TRPM2在體溫調節中所扮演的角色,此一研究對後續熱感疼痛相關研究將產生重大影響。
該研究利用先進鈣離子顯像技術,辨識出熱敏感之體感神經元群的分布,而這些神經元未表達任何已知之溫度活化TRP通道,其研究結合了鈣離子影像、電生理以及RNA定序等技術,顯示在這些神經元中是TRPM2離子通道產生熱敏感性。
譚俊祥於今年至高醫服務,他在劍橋取得博士學位並加入倫敦國王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他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篇名為「The TRPM2 ion channel is required for sensitivity to warmth」的文章登載於世界頂尖期刊《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