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無所有權 陸推以房養老觸礁
中共保監會「以房養老」試點2年已到期,截至上月底,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4大試點城市僅60戶投保,這在60歲人口已達到2.16億(截至2015年)的人口大國,可謂滄海一粟。該政策被指「算計百姓」,並遭到多方質疑與牴觸。
2014年6月23日,中共保監會下發《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並於7月起開展試點。所謂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就是「以房養老」,老人將已付清貸款的房子抵押給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金融機構通過數據統計和精算,綜合考慮屋主、房產等多項因素,定期發給屋主一定數額的養老金。屋主去世後,房產出售用於歸還貸款,其升值部分歸金融機構所有。
該政策遇3大問題
專家表示,目前中國推「以房養老」存在3大問題,首先是需要面對社會觀念和傳統倫理的挑戰。中國是反哺式的養老方式,養兒防老,老人的房子由兒女繼承也是天經地義的,要打破這個倫理觀念很難。
其次,中國住房「產權70年」的問題。在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房產與土地是一體的,一般都是永久產權或999年產權。老年人去世後,房地產權依然存在,建築折舊計算是最簡單的數學題。
但在中國,房屋所有者最多僅有70年的土地使用權,商用房產甚至只有四、五十年。而在深圳、青島等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試點土地有償出讓的城市,早期土地只有20年使用權,目前已到期。因此,房產如何估價成了問題。
第三,中國房價走勢的極度不確定性。中國房市政治意味太濃,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精算師群體都不可能計算出來的難題。現在,中國房地產業已綁架中國經濟,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泡沫已顯現,中國宏觀經濟現有模式難以為繼。幾十年後,中國的政治和經濟情況如何、以及房價會怎麼樣,誰也不敢現在就下定論。
英國諾丁漢大學當代中國學學院院長姚樹潔認為,把房產投資作為老有所養的一條途徑,首先需要市場成熟、穩定,產權及相關法規清晰。要在中國推行住房反向抵押服務,最大的風險是房地產市場本身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泡沫太大,且政策走向不明。
此外,中國住房到屋主仙去時,不但剩下的產權年限可能很短,房子的品質估計也成問題。要確定這樣的抵押物值多少現金,恐怕難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