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藥價黑幕曝光 官員藥企成共犯
中共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巡視員郭劍英貪腐一案持續發酵,包括雲南白藥、千金藥業等在內的58家藥企涉案,這些企業曾先後向郭劍英行賄,郭累計受賄1,064萬元(人民幣,下同)。
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醫藥領域行賄受賄的腐敗案件頻發,這表示中國醫藥改革弊端重重,「政府應減少對醫療資源的控制,逐步從各個領域退出,將定價權交還市場。」
經濟學家張曙光表示,順價加價率15%和零差率政策會「澈底打亂和破壞了藥品的生產、銷售、處方、使用體系和規範,如果同一種藥品3個廠商進行生產,其價格分別是10元、20元和30元,按加價15%和零差率計算,醫院的銷售價格分別是11.5元、23元和34.5元。在目前的體制下,醫院自然選擇向報價30元的廠家進貨,該廠商必然會打敗另外兩家廠商,在市場競爭中獲勝。這就給生產廠商一個強烈的信號:千方百計提高藥品價格。」
他認為,這一政策將逼迫藥企在賄賂主管官員上,付出比研發新藥、提升自身競爭力更多的精力與資源,同時醫院為了增加自身收入也樂於銷售價格高昂的藥品並從中獲取利益,三者由此形成「閉環」,組成利益共同體。
業內人士表示,自2017年起,郭劍英等人主導的15%藥品加價率管制政策即將終結,目前已經有部分醫院提高了檢查服務費用來彌補這塊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