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拚國際級建設 青年嘆鄉村級薪資

高市議員郭建盟建議,市府應進行資源盤點,施政預算要更精打細算,以市民有感的建設優先。(高市議會官網提供)
高市議員郭建盟建議,市府應進行資源盤點,施政預算要更精打細算,以市民有感的建設優先。(高市議會官網提供)

文/記者李怡欣

高雄積極翻轉重工業城市宿命,2011年啟動「亞洲新灣區」計畫,將原本貨櫃、軍事與石化油槽包圍的高雄港灣打開,高市府拋出五大重量級建設,以國際設計與綠能概念,讓高雄從「灰姑娘」搖身變成「水公主」,拋棄工業汙染的悲情,擦亮「海洋城市」這塊招牌。

近年,旅居外地的高雄人,逢年過節返家總會驚歎「高雄越來越漂亮!」例如世運主場館、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市立圖書總館、高雄展覽館、輕軌等;還有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港埠旅運中心、台鐵鐵路地下化工程等,未來將在市長陳菊任內完工。

建設亮眼 市民更盼薪資有感

高雄充滿國際級建設,市民光榮感百分百,民調顯示,陳菊施政滿意度居六都之冠。建設太耀眼,扎到小老百姓低薪痛處,意外引發PTT網友筆戰,鄉民感慨說,建設得再好都與我無關,「因為薪水還是沒起色」。

網友調侃砲火猛烈,「國際級建設、鄉村級薪資」、「不要淪為蚊子館」、「沒錢還蓋東蓋西」、「沒有磁吸工作人口的能力,難道是蓋模型城市?」;也有網友力挺表示,「高雄也有很多國際公司與高薪工作好嗎?」、「高雄比台北幸福」、「高雄一有好事,就要被酸民扯上低薪」、「高雄建設有目共睹,薪資是以前錯誤政策遺毒。」

高市議員郭建盟分析,比起亮眼建設,人民更期待薪資有感。他坦言,高雄基礎建設又多又快,但市府為此也負債2千多億。「大型公設雨後春筍,都是為了替高雄討公道。」郭建盟說,過去長期南北資源不對等,民進黨執政後急於還高雄一個公道,就什麼都要爭取來高雄蓋,但討公道不等於幫市民加薪,養建設背負債,民眾還是無感。

遇「西進」大潮 產業轉型失敗

高雄薪資凍漲原因,郭建盟解釋,20年前高雄從「勞動密集」正要過渡到「技術密集」的經濟發展模式,卻碰上台商西進大潮,產業被磁吸到大陸,使得科技及服務業轉型失敗,高產值產業空洞化,薪資水平就此停滯。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麥仁華表示,當初產業外移後,沒有新產業補進來,只留下中鋼、中油等國營企業,加上下游石化、塑膠、造船、螺絲等附屬工業,養了45%的勞工,留在高雄的全是低附加價值、高汙染產業,讓高雄背負重工汙染與文化沙漠負名。

新政府上任絞盡腦汁思考,到底要做什麼才可以幫市民加薪?郭建盟說,答案連中央都無解,更何況財政拮据的高雄?他認為當務之急應先進行資源盤點,找出市民有感的部分,優先挹注資源,把錢花在刀口上,他也點出,發展基金挪用向銀行融資,簡直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至於,民眾擔心大型館舍是否淪為蚊子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吳宏謀,在擔任高雄副市長期間監督多項建設完成,他舉高市圖書總館、高雄展覽館為例,在施工前也不被看好,後來證實使用率與評價都相當高。他認為國際建設對城市絕對是加分,要民眾放心。

社會新鮮人薪資 南北落差大

高雄確實變漂亮了,但網友心聲「我的薪水呢?」政府該思考,追求GDP是否能轉為實質幸福感?

根據近期高市薪資調查顯示,社會新鮮人在高雄第一份工作起薪約2.5萬元,比起全國平均薪資少近2千元,科技業薪資南北落差甚至達到1萬元。再者,高雄人口也呈現衰退,統計近2年高市人口共微幅流失百餘人,人口淨移入5年加總減少9,697人,也是六都唯一人口負成長城市。為此,國民黨高市黨團在新政府上台當天,請求中央解決高雄低薪、高房價困境,讓高雄「不只美麗,還要富裕。」

高市府澄清,高雄購屋所得比介於4~6倍合理級距,沒有高房價問題。市議員周玲妏指出,雖然高雄薪資比不上台北,可是高雄生活及購屋成本較台北低,因此仍有很多人選擇到高雄定居。她表示,高雄人口流失是因為很多城市利用社會福利津貼,吸引民眾策略性遷戶,「那不能真正反映高雄的勞動力」,其實高雄勞保投保人數104年較103年增加1.2萬人,高雄勞動力實際是增加的。

然而,高雄就業困境,年輕人最知道。PTT網友(CJCU)剛出社會,說他有兩個工作選擇,「一是台北新竹,薪水70K、物價高、房價1,500萬;另一是高雄彰化,薪水35K、物價低、房價500萬。」誰優誰劣?網友熱議「高薪高房價VS.低薪低房價」,網友Tosca則回應「台北薪水高、機會多」,建議先在北部工作,賺夠錢再調職南部實現置產計畫。而南部比較適合「穩定公職、國營企業,或自己創業開店,再不然就是繼承家業這類工作。」◇

延伸閱讀
高雄輕軌延伸 展覽館C8站明登場
2016年06月24日 | 8年前
高市府表態 挺華航罷工
2016年06月24日 | 8年前
高市議會節電12招 1年半省400萬
2016年06月23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