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兆!陸企業債面臨史上最大到期潮

【記者李凡/綜合報導】

中國債務危機再度拉響警報,近日川煤集團1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超短融資券無法兌付,為國企債務違約最新一例。外媒披露:今年下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公司須償還高達2.2兆元(約新台幣11兆元)的債券,創下紀錄。

據彭博統計,今年下半年,中國非金融類公司必須償還創紀錄的2.2兆元債券,高於上半年的2兆元。另據瑞銀統計:在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業,8月開始將是債券到期高峰,屆時會有約800億元債券到期,10月和11月將有大約900億元債券到期。

這意味著,3、4月債券市場階段性承壓的局面或將捲土重來。2個多月前,東北特鋼、中煤華昱和中鐵物資的風險暴露,一度令信用債市場風聲鶴唳。3月取消或推遲發行的超短融、短融和中票等逾55支,為2014年以來最多。4月市場謹慎情緒加劇,刷新3月紀錄。分析師不斷警告:「小心龐氏破滅引發流動性危機。」

今年迄今已至少有11家企業對在岸債券發生違約,超過去年全年總數。近日川煤集團10億元超短融資券無法兌付,為國企債務違約最新一例。

華創證券債券分析師屈慶表示,川煤事件再次引發市場對信用風險擔憂,產能過剩行業估值壓力仍在;信用債一級發行放量,未來信用債潛在供給壓力或將出現。

據瑞銀估計:去年中國6大產能過剩行業(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鋁、造船)的總負債達10兆元,其中8.7兆元為債務,而其餘部分為應付帳款。在6大產能過剩行業中,去年底債券餘額共1.6兆元,其中7千多億元將在今年年底前到期。

瑞銀估計:在產能過剩行業中,稅前利潤低於利息支出公司的債務占總債務比重達25~30%,或意味這些行業整體債務的潛在壞帳率高達25~30%。

彭博援引中金分析師姬江帆表示:信用風險的第一階段是現金流崩潰企業的個體違約事件,第二季度是低風險偏好導致再融資中斷情況下的惡性循環,導致違約風險升高。◇

延伸閱讀
電商搶客 陸百貨岌岌可危
2016年06月14日 | 8年前
陸P2P平台陷困境 想用酒還本金
2016年06月14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