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是為了「保護弱勢」?這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教育部宣布制服解禁,台北市景文高中學生25日穿便服上學,遭拒入校園。校方表示,因無法確認該生是否為學生,考量校安才不讓他進入,但後來趕到的教官認出是學生,有讓該生進校。(民眾提供)
教育部宣布制服解禁,台北市景文高中學生25日穿便服上學,遭拒入校園。校方表示,因無法確認該生是否為學生,考量校安才不讓他進入,但後來趕到的教官認出是學生,有讓該生進校。(民眾提供)

【記者呂文馨/綜合報導】

教育部5月24日公告新規,未來學校不得以服儀問題懲罰學生,鼓勵口頭規勸方式。不過不少學生才歡呼解禁,各地就傳出教官與學生因服儀校門起口角。

制服保護弱勢?

ETtoday報導一位教官在臉書指出,其實制服是為了「保護弱勢」,不該將制服與「不自由」劃上等號。「現在很多青少年人不知道,制服有一個很大功用是消彌了學生家庭的經濟地位差異,達到學生之間外形上相互平等的狀態,廣義來說就是為了要保護弱勢!」

如果學校沒有制服,很可能有錢人的小孩會被每天穿戴名牌、雍容華貴般地來上課,而不成熟的心態下,就會嘲笑永遠穿同一套便服的小孩。

對此,中原大學經濟法律系副教授徐偉群發文表示所謂「制服是用來保護弱勢」的說法,本身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教育示範。他表示從中小學校對「服裝儀容」斤斤計較的常態可知,這種宣稱只是為「齊一管理」的目的添上道德色彩,藉此來換取理所當然的服從。

太陽花學運領袖之一陳為廷舉朋友例子,在臉書上發文表示「歧視並不是開放了便服才產生,而是學生在進入校園之前,就已經在社會中習得的。」強調教育不僅僅是要大家套上制服,假裝歧視並不存在,而是應該去營造一個弭平歧視的環境,讓學生能夠自在選擇穿著,並學會尊重別人的穿著。「你的學生大學4年、出了社會,還是得學會穿著。他可能去歧視別人、也可能遭到歧視。」

「學會如何面對歧視,絕對比學測指考的分數,來得意義深遠。」

成大電機系教授李忠憲則認為「脫下學生有形的制服容易,去除老師無形的枷鎖困難」。他表示他們那一代在年輕時,也希望有個自由的生活,但受威權獨裁體制教育下「非常倒楣」,能夠遇到這樣的衝突,看到台灣這樣的進步,雖然痛苦,但也正是他們父執輩那一代渴望的幸福。

他也表示「不曉得我們的腦海中,被塞進多少和現代台灣社會排斥的東西」,認為年輕的學生們無法體諒或是理解這樣的歴史背景。去威權民主的學校環境,台灣能夠走到這一天,是有很多幸運的成分。

「這樣多釆多姿的世界,不是我們青少年時候的渴望。」

延伸閱讀
警政署長允警察可穿制服購餐
2016年02月04日 | 8年前
冬至前夕送暖 高雄熊校園煮湯圓
2015年12月21日 | 9年前
湯圓熱量高 4顆包餡湯圓等於1碗飯
2015年12月18日 | 9年前
學生制服有毒 4成含甲醛
2015年03月16日 | 9年前
冬至即興
2014年12月16日 | 10年前
冬至節淺說
2014年11月27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