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無醣、油、鹽又狂飲水 當心慢性自殺

不要太清淡(fotolia)
不要太清淡(fotolia)

文/記者李郁玫

一位60歲的婦人,罹患結石,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寫只要多喝水即可排出結石,因此每天猛灌水,以求可以將結石自然排出。經過一段時間後,經常感到疲倦、沒有食慾、頭痛,某一天因為嘔吐、不能呼吸而被家人送至急診。 

在醫師問診得知,婦人沒有肝、腎、心臟、糖尿病史,也沒有使用利尿劑,但檢驗發現血鈉低到119mEq/ml,比正常人少了20,診斷為水中毒。後來又得知,婦人每天喝超過5千c.c.的水,早餐吃生菜沙拉不加鹽,中餐吃燙青菜,晚餐吃蔬菜捲,偶爾才吃一點肉,飲食力行無醣(碳水化合物)、無油、無鹽,已持續一整年的時間,再經由驗尿發現有大量的酮酸。 

飲食不均造成酮酸血症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此位婦人的日常飲食採取極低熱量、極低醣、極低鹽的飲食習慣,一年來身體處於挨餓的狀態,呈現類似饑荒時的生理反應。由於沒有醣類分解出大腦所需的葡萄糖,只好分解肌肉與脂肪組織來促成葡萄糖新生,但伴隨著的是極大量的酮酸生成,產生酮酸血症。 

洪建德說,當不均衡的飲食造成酮酸血症時,容易引起滲透壓性利尿,以及鈉、鉀、氯等電解質的流失,則會產生頭痛、虛弱、昏睡等症狀;如果再加上大量喝水稀釋,會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加劇,更容易引起水中毒;還有此時體內的鈣質也會出現負平衡,使骨質流失加速,長期就會形成慢性自殺。 

容易發生酮酸血症的情況 

洪建德說明,酮酸血症是一種代謝現象,在以下兩種情況中容易發生。

正常人在一整天的飲食當中,沒有攝取75~100公克以上的澱粉。糖尿病患者飲食毫無節制、沒有接受治療,或是未遵從醫囑用藥,由其中任1種或多種加總則容易發生。 

6大水中毒的高風險族群 

哪些族群發生水中毒的風險較高?洪建德說,水中毒有6大高風險的族群:(1)個體較小者,例如:嬰兒;(2)參加馬拉松路跑者,攝取過量的水;(3)在高熱環境下工作者,例如:鍋爐旁工作者、大太陽下工作的建築工人;(4)參加大胃王比賽者;(5)神經性喝水症患者,如此次提出的案例;(6)管灌的臥床腦中風患者與全靜脈營養者,此為最常發生的族群,因為多數患者無法表達,處於無力與昏睡狀態。 

洪建德補充說,許多民眾都以為水喝愈多愈好,這並非正確的觀念。其實喝水要依體表的面積、身處的環境、工作的型態、氣候的狀況等來適當調整喝水量,才能符合人體需求水分的量。 

日常飲食、飲水的叮嚀 

洪建德提醒,有疾病時應尋求正規治療方式,遵從醫囑治療追蹤,不要走捷徑或是道聽途說,試圖嘗試偏方;日常飲食應均衡,攝取適量的油、鹽、醣、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此外,糖尿病患要控制好血糖,以免易引起酮酸血症,提高中毒風險;還有做粗重工作的民眾,應該隨著疾病有無與汗水流失的多寡,適當補充食鹽、水分與電解質。◇

延伸閱讀
年輕人吃重鹹 36萬人患高血壓
2016年05月17日 | 8年前
做壞事怕被抓 3年81官自我了斷
2016年05月13日 | 8年前
陸戰隊又出事 66旅正副連長鬧輕生
2016年05月08日 | 8年前
海陸99旅 兩週2起軍官自縊
2016年05月02日 | 8年前
官員頻頻自殺能否倒逼改革?
2016年03月27日 | 8年前
孤窮度餘生 陸老農自殺率超韓
2016年03月20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