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府——公民進化的天敵

2016台灣總統大選達成民進黨首次的「完全執政」,許多網友懷抱相當高的期望,倘若也做不好政府的效能(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那就證明台灣的問題在體制,而不在誰執政。(中央社)
2016台灣總統大選達成民進黨首次的「完全執政」,許多網友懷抱相當高的期望,倘若也做不好政府的效能(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那就證明台灣的問題在體制,而不在誰執政。(中央社)


文/范疇 (臉書鏈接)

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台灣現在需要進行兩件事;其一,重建社會對政府的信心,其二,推動人民向公民角色逼近。前者若做不到,政府的效能(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難以改善; 而後者若推不動,社會的公義(Justice)將持續的扭曲。

國民黨完全執政,沒做到這兩件事,接下來民進黨完全執政,倘若也做不到,那就證明一件事:台灣的問題在體制,而不在誰執政。

換句話說,這個叫做台灣的地方,其體制中的某種天然成分,使得社會對政府永遠沒信心,即使政府是自己選出來的;而浸淫在這個體制中的人民,已經長期習慣於利用這體制的內在缺陷,以看守、謀取自己的利益,而輕忽公民義務。

如果民進黨也無能(或不願意)改造這體制,那麼我們只能寄望於新生代,如果新生代也被證明他們寧可先享受這體制帶來的快感再說,台灣的命運也就只能這樣了。

台灣人一向對政府沒信心,乃是因為政府所直接、間接控制的有形、無形的資源太多了,多到了哪個政黨一執政都眼花撩亂、心猿意馬,很容易就陷入「黨府不分」、「府院一家」的老常態,黨的邏輯逾越府、院的機制,黨內的權力分配傾軋了政府的資源分配。

資源控制無所不在的大政府,乃是強人體制的遺產;一人一票選出的政府,只應該是小政府,也就是其控制的資源,只有政策方向及財稅分配。已經拒絕強人統治的國家如台灣,若還保留大政府,勢必形成上下交征利、左右互拉扯。於是,政府這機構就變成國家進步的絆腳石、社會創新的阻斷器。

大政府之下,人民難以產生公民意識,因為既然政府這麼大,政府就該「照顧百姓」;同時,國家社會出現的所有的錯,人民都不覺得自己有擔當的責任,而可以一切歸罪於政府。於是,人民與政府對立乃天經地義。

人民轉公民,社會公義才可能。前HP公司女總裁卡莉費奧里納退出美國共和黨初選時說了一段話:只有努力推動公民的角色,才可能把國家從一群只服務於權力、財富、關係的政治階級手中解放出來。誠哉斯言!

本文原刊於今周刊 2016/03/03 1002期 (經作者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A7合宜宅廢水亂排 立委批政府漠視
2016年03月22日 | 8年前
推動兩岸事務 陸委會南部聽民意
2015年12月1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