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睡還是累?春季養生先「除溼」

(fotolia)
(fotolia)

【大紀元訊】
春季陰雨綿綿,空氣中溼度高,容易造成身體溼氣過重,因此春季養生必先除溼。有哪些症狀,代表體內有溼氣?該怎麼解決?

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中醫認為,「溼」是引發及惡化疾病的關鍵。體內溼氣重,會感到身沉乏力,怎麼睡都不夠!

溼氣越重越不愛動,久之,必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疾病。

以下這些症狀中了1~2種,即表示你體內有溼氣,該祛溼排毒了! 

1.頭髮容易出油、臉部油亮。
2.睡覺流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常感到疲倦乏力、精力不集中。
4.臉色蒼白,寡言懶語。
5.小腹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6.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7.大便稀黏腥臭,黏稠。
8.眼袋下垂,減肥後易反彈。
9.陰部潮溼(瘙癢異味)菌類腐敗。
10.耳內溼、毛髮粗糙,易脫落。



中醫食療祛溼 安全又有效: 

白領上班族,長時間在空調室,久坐少動,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而形成痰溼體質。夏天即將來臨,溼氣不除,每天大量涼水入肚,勢必加重體內溼氣,而出現噁心、食慾差、胸悶、大便不成形,身沉乏力,關節疼痛等癥狀。

中醫對付體溼,肥胖,皮膚暗黃,多以健脾胃、肺和利尿的食物作為食療。根據唐代食療大典《嚴龜食法》所研製出的「祛溼四寶」,有良好的祛溼排毒、瘦身健脾、潤腸通便功效,而且還有降血壓、降血脂、去水腫、解毒抗癌的作用。
  
食療方「祛濕四寶」:

材料:紅豆、薏仁、玄米、枸杞、冰糖。

 做法:
1.所有食材一同入水鍋,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續煮。
2.煮至軟爛前20分鐘放入枸杞、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


避免溼氣上身,以下這9件事要少做:

1.熬夜

春分後白晝漸長,很多人習慣晚睡,熬夜容易引起陰虛、氣虛,傷害脾胃五臟。

2.猛吹空調

整日在空調室中,無法排汗,空調吹出的冷風為外寒,對脾胃不利。有些人會出現肚子涼痛,甚至腹瀉。

3.穿衣露腰腹

裸露腰腹會讓神闕穴(肚臍)和命門穴,這兩個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襲,既傷脾胃,也會傷腎、傷骨頭。

4.喝太多涼茶

涼茶不宜長期飲用,脾胃虛寒的人喝太多涼茶是雪上加霜,女性生理期、孕婦、產婦、幼兒都不宜多飲。

5.不吃主食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身體就沒有足夠的營養完成相應的生理功能,會產生頭暈、疲乏、低血壓、心律失常、貧血等症狀。

6.只吃生菜,不烹煮

天氣漸熱,胃口受影響,涼拌菜或者直接生吃,雖然較爽口,但涼菜偏涼,生吃不容易消化,都會傷害脾胃。

7.喜好麻辣重口味

麻辣燙、麻辣火鍋,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吃太多會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長口瘡。

8.饑一頓飽一頓

定時定量、細嚼慢嚥,是保養脾胃的要訣。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時間長了必然會導致脾胃虛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9.大量喝酒


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增加肝臟負擔,對脾胃也是極為不利。

 

延伸閱讀
觀察鼻色 預知健康
2015年04月14日 | 9年前
【名醫胡乃文熱線】中氣不足
2015年05月20日 | 9年前
小兒脾胃調理
2015年04月28日 | 9年前
孩子食慾不佳 需調養脾胃
2015年04月14日 | 9年前
身體濕氣重?7穴位幫你輕鬆祛濕
2015年03月23日 | 9年前
腸胃中醫保養之道
2012年01月05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