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殺人事件頻傳,建構完整社會安全網才是解決之道
對於隨機殺人的事件頻傳,蘋果報導,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28日轉述總統當選人蔡英文談話表示,蔡英文認為政府有責任強化治安的維護,建構一個更完整的社會安全網,避免這樣的事件再度發生,讓人民可以安心生活。
王閔生轉述,蔡英文認為政府應該參考各國對於此類形態犯罪的研究與預防對策,從教育、經濟安全、及心理健康等層面根本強化,徹底防杜這類型犯罪的滋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態度。
蔡英文去年底競選總統職務時,就曾提出「英派革新・台灣好政-蔡英文的五大社會安定計畫」政見,包括「安心住宅計畫」、「食品安全計畫」、「社會照顧計畫」、「年金永續計畫」及「治安維護計畫」等五大計畫提出藍圖規劃。
對於「治安維護計畫」,在競選網站上提到:「我們必須讓婦女和小孩,都生活在一個沒有暴力威脅的環境中。無論是家暴、性侵害的防治,都需要結合政府各部門的力量,警政、醫療、教育、司法、社福等部門,建構一張綿密的防護網,再加上民間的資源,共同來防範對婦女幼兒的侵害。」
柯文哲:社會防護網要修改
自由時報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29日上午受訪坦言,王姓嫌犯並不在煙毒犯監事名單內,王嫌好像一、兩年曾經犯過,但除非你一直再犯,目前制度的確不會吸過一次毒,就永遠在監視名單,這表示社會防護網要修改。
柯文哲說,隨機殺人案件,只靠政府力量,他看是不會成功,文化國小殺童事件到現在,國小變比較安全,可是內湖女童案還是發生校園安全外面,雖然達到效果讓嫌犯沒侵入校園,但還是外面殺人,社會防衛網只靠公家機關,也不會成功;要重新思考社會防護網,不是以嚴刑峻法來處理,應結合社會網絡甚至宗教團體關心關懷。
不應將精神病與暴力、犯罪畫上等號
外傳嫌犯可能有精神疾病,蘋果報導,高雄市立凱旋醫院副院長、台灣精神醫學會前理事長周煌智強調,嫌犯是否有精神病需經精神鑑定才能確定,他說,因此案屬全國關注的重大刑案,預期將來對兇嫌進行精神鑑定時,需長時間觀察才能排除其裝病的可能性,做出正確鑑定,假設將來證實兇嫌為精神病患,其殺人動機也不見得與疾病直接相關,可能是殺人當下突然湧現的反社會人格,或有旁人慫恿或其它多重因素釀成悲劇,若為多重因素而產生殺機,即與疾病為部分相關,非純粹是精神病釀殺機。
衛福部心口司長諶立中說,全台約10萬名列冊追蹤照護的精神病患,包括躁鬱症患者等,真正精神病患的暴力行為機會不大,更不可能攻擊、殘殺無辜路人。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說,研究已知思覺失調症(原稱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擊、暴力行為不比一般人高,不應將精神病與暴力、犯罪畫上等號。
風傳媒報導,諶立中還表示,認為《精神衛生法》應放寬門檻,將毒癮、酒癮及意圖自殺者納入就醫對象,近期也將召開專家會議,擬定修法細節。
列冊精神病患現由各地衛生局依病症輕重,定期派員訪視是否按時吃藥、復健,了解家庭照護和經濟是否需支援。南市衛生局心理健康科長陳月英強調,精神病患如固定服藥就診,不會發生攻擊情事。中市衛生局心理衛生科長邱惠慈坦言,如鄭捷這種無精神病史的反社會人格患者並未列冊,管理上幾乎無從著手。
毒品問題要多層面處理才能有效改善
至於嫌犯疑似長期吸毒,自由時報報導,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教授鄭瑞隆表示,台灣監獄與看守所的收容人,每一百名就有四十六名是毒品犯,比率極高,且三、四級毒品一般不會坐牢,入獄的毒品犯都是吸食一、二級毒品,這類毒品長期使用,會損壞腦神經,造成器質性精神疾病,且往往合併暴力攻擊或妄想症
鄭瑞隆提到,因吸毒產生暴力攻擊的犯罪案不勝枚舉,他強調,防制毒品犯罪不能只靠警力,精神衛生法要鬆綁,並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像是增設精神病院與病床,結合社政、醫衛單位,在監獄與看守所提供毒品犯所需的精神醫療團隊,深入青少年吸毒根因,關照並協助處理弱勢與問題家庭等多層面進行,才能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