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爆焦點》的啟示 媒體獨立自主才有尊榮

電影《驚爆焦點》奪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圖為片中飾演波士頓環球報記者的米高基頓(左起)、李佛薛佛、馬克盧法洛、瑞秋麥當斯、約翰斯萊特利和布來恩達西。(開路影業官方劇照)
電影《驚爆焦點》奪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大獎,圖為片中飾演波士頓環球報記者的米高基頓(左起)、李佛薛佛、馬克盧法洛、瑞秋麥當斯、約翰斯萊特利和布來恩達西。(開路影業官方劇照)

文/記者陳懿勝

電影,近年來,好萊塢的電影不外乎超級英雄、續集、翻拍,然而改編自2003年普立茲新聞獎「公共服務獎」的《驚爆焦點》(Spotlight),卻走出商業大片氛圍,以縝密緊湊的敘事手法,帶出新聞工作者追求真相的追查過程,以層層入理的深刻劇情,交織出事件背後的多重黑幕,不僅創下口碑與票房的雙重肯定,更抱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榮耀。

《驚爆焦點》描述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如何揭露天主教會神父性侵兒童的真實故事,由4位新聞工作者組成「焦點小組」,稟持著追求新聞良知,奔走四方,透過簡報資料,抽絲剝繭追查被害人,旨在揭發弊端;另一方面,神職人員、媒體與有權力的人(法官)卻選擇以法律為由,隱藏著以信仰為名的性侵兒童隱晦醜事。身為揭露真相的新聞急先鋒,力抗八方壓力,將掩蓋數年的罪行一一揭露,還給受害者一個公道,這是新聞人的責任。

如同照亮黑暗中的「聚光燈」,新聞媒體的責任,應是把真相公諸於世,但曾幾何時,媒體人的風骨已在社會上「被」消失,真實的聲音「被」噤聲。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表示,新聞要報導真相、監督權力、維護公益,這是新聞媒體的天職,喪失了媒體的職責與價值,這樣的媒體存在就失去了意義,淪為廣告與政治或財團的喉舌。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張錦華感嘆地說,台灣媒體有一個畸形的炒作現象,為了追求收視率,對於民眾很有興趣的會大幅炒作,超過應有的比例,甚至走上戲劇化、小道消息、揭人隱私的狗仔文化。這是一條很不正的道路,也是新聞工作者的悲哀,「但是,我們都知道,他們也不願意,在政治、商業的壓力下,被主管要求如此報導」。

「台灣新聞媒體有紅色因素」

「壓抑新聞自由最嚴重的例子,可以從離台灣最近的中國一窺究竟」,張錦華指出,中共是一個極權政府,不許任何人質疑與挑戰,它們對於權力的極度壟斷與渴望,必須控制言論自由,才能得到「安全感」,因此,中共控制媒體,掩蓋真相,對民眾進行維穩。

張錦華說,從空氣的霧霾到黑心疫苗,在中國可以看到真相不斷被掩蓋,若被揭穿,並非是問題獲得解決,而是記者「被」獲得解決,問題依舊存在,並再度被掩蓋起來,或是拿出假議題來卸責。其實,可憐的是中國老百姓,能得知事實的真相,是人民生存的依據,健康生活的依據,更是生命安全的依據,若這一切都成為零,那麼在中國,每一個人隨時可能被失蹤,被自殺,被消失在黑暗之中。

現今的中國,喪失了新聞自由,事實的真相與人民無關,那麼與中國比鄰的台灣又是如何?張錦華指出,台灣與中國關係其實很密切,撇開台灣人前往中國工作不談,中國的環境汙染會影響台灣,食衣住行也會被中國所影響。雖然台灣新聞媒體對於中國的弊端有報導、批判,但是對於中國貪腐黑心政府不當作為,卻不去批評,僅是「事件」報導,不深入探討,追查事件的真相。

「台灣新聞媒體有紅色因素」,張錦華語重心長地說,中共對台灣媒體的控制很深,從立委大選前黃國昌遭到鋪天蓋地的媒體追擊就可以得知,在不實的炒作,惡意抹黑下,媒體已淪為私利的洩憤工具;除此之外,台灣媒體還有中共的金錢壓力,只要報導敏感,就會收到對岸來的關切電話。媒體不再是致力揭露真相,而是成為遙控器。

張錦華強調,如果媒體對於真相選擇噤聲,自由將會逐漸喪失,新聞言論自由應該是要維護公共利益,追求真理,維護人民權益,新聞工作者面對利誘威脅,應該要自我省思,不要選擇助紂為虐,民眾會唾棄,因為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哪邊看得到真相。◇

延伸閱讀
不知也是福
2016年03月24日 | 8年前
太陽花將滿2年 民團籲調查324真相
2016年03月10日 | 8年前
明真相為什麼就能得福報?
2015年12月31日 | 9年前
美國罕見譴責大馬干預新聞自由
2016年03月04日 | 8年前
《驚爆焦點》美國當年最佳電影
2016年02月18日 | 8年前
藏人作家珠洛 被中共判監3年
2016年02月21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