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教堂壁畫上的中國元素

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內,喬托繪製出表現聖經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故事的大型壁畫。(網路圖片)
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內,喬托繪製出表現聖經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故事的大型壁畫。(網路圖片)

文/皇甫容

在今天的義大利北部,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帕多瓦(Padova),這座城市之所以馳名歐洲,因為它擁有舉世聞名的聖安東尼奧教堂(BasilicadiSant’Antonio)以及著名的帕多瓦大學。中世紀時期,富庶的帕多瓦吸引了許多藝術家、文學家長期居住於此,從事創作。帕多瓦擁有濃厚的藝術氣息,曾被莎士比亞稱讚為「藝術的搖籃」。

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壁畫上的元朝文字

除此之外,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文藝復興第一個偉大畫家的喬托(Giottodi Bondone,約1266年-1336年)在此留下了神來之筆,即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的環形壁畫。根據介紹,這座禮拜堂是為了紀念慈恩聖母(Santa Maria della Carità)而建造的。在這座教堂中,喬托繪製出表現聖經新約全書和舊約全書故事的大型壁畫。

在這座教堂的壁畫中,「不僅禮袍是採用蒙古人的樣式和布料製成,而且其金色邊紋也是蒙古文字(實為元朝八思巴文)來描繪」,「『不貞的罪惡』中,畫 中有一個戴著遮陽帽的婦女,這種帽子又是忽必烈汗所喜愛的款式。在畫中,《聖經.舊約全書》中的先知們,捧著多卷展開的古書,上面的正文雖難以辨認是否是蒙古原稿,但字跡和衣服卻是來自於忽必烈汗朝廷(元朝)。這就暗示我們: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和蒙古帝國之間的關係是不可否認的。」——《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蒙古人崇尚白色和青色,他們的民族喜好,催生了東西方兩大藝術結晶,一個是青花瓷製作的成熟和暢銷;另一個是文藝復興的開創者喬托,大量採用藍色為背景進行教堂壁畫創作,取代了歌德藝術慣用的金色,比如義大利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及聖方濟各教堂的壁畫都體現出這一點。

方濟各受到禮遇。(公共領域)方濟各受到禮遇。(公共領域)

蒙古人喜歡精美的錦緞,並把這一高檔的絲織品作為禮物送給歐洲的國王和教皇。在喬托描繪聖方濟各的壁畫群中,在展現方濟各成為修士之前的故事時,常會看到無論是他的房間布置,還是僕人為他鋪飾行路,很多的生活場景布滿華麗的絲織物,以絲綢的大量運用描繪這位富二代沒有修行之前的生活。聖方濟各出身於富豪之家,自幼市儈紈褲,在他悟道之後,終生以謙卑、感恩之心守貧和行道。

最早出使歐洲各國的元朝使者——列班.掃馬

「歐洲藝術家從蒙古人引進的中國、波斯藝術中借鑒題材和手法,他們也很可能是從列班.掃馬本人帶來的禮物中借鑒的。」——《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列班.掃馬出生於元大都(今北京)的一個維吾爾的富豪之家,後來成為基督教修士。1287年,元朝的藩屬國伊兒汗國阿魯渾汗派遣列班.掃馬出使羅馬教廷及英、法等國。此行掃馬會見了法國國王腓力四世、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和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尼古拉斯四世厚贈掃馬,遣其回國。掃馬帶著教皇的信件和厚禮,於1288年底(一說1289年7月)返回伊兒汗國晉見阿魯渾汗,並匯報出使之見聞。

1887年,一部以敘利亞文書寫的手稿《主教長馬.雅巴拉哈三世及拉班.掃馬傳》被人偶然間發現,列班.掃馬的生平與偉蹟得以彰顯於天下。後來,大英博物館購買了這一手稿,最早的譯本由法國出版。

承載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的八思巴文

在斯克羅維尼禮拜堂內,共有66幅濕壁畫,分別包含了三個主題「聖母瑪麗亞」、「耶穌傳」以及「最後的審判」。而創作於1303至1305年之間的 《耶穌受難圖》是其中的第35幅壁畫。在這幅圖中,點綴耶穌腰間圍布的圖案,是元朝的官方文字「八思巴文」,由忽必烈帝師八思巴創製。

八思巴文字。(公共領域)八思巴文字。(公共領域)

史載,八思巴(公元1235—1280年)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祖師,因他三歲就能善講喜金剛修法,令聽眾歎為觀止,於是稱他為「八思巴」(藏語,意為「聖者」)。

忽必烈入主中原後,認為西域之地廣袤而險遠,民獷而好鬥,因此有意隨其俗而柔遠人。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命其以總制院事身分掌管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事務。為保障八思巴能夠順利無礙地往返於吐蕃和中原,沿途設置驛站,在西藏派駐官員。沿著往返的驛道,八思巴將藏族建築技巧、雕塑等引進內地,又將內地印刷術等傳入西藏。

八思巴奉世祖之命創製蒙古新字。他依照藏文30個字母創製出由41個字母構成的一千多個新文字,其語音拼讀均依照蒙古語。文字製成之後,大元境內於 1269年開始使用。至元六年,忽必烈詔頒天下,凡是詔書及各地方公文等均需用蒙古新字。但此文字不合漢、蒙、藏人的書寫和閱讀習慣,所以此文字推廣也頗費周章。

八思巴文蒙古語詔書。(公共領域)八思巴文蒙古語詔書。(公共領域)

八思巴文字作為元朝的官方文字,使用了一百多年。自1399年北元消亡後,八思巴文也正式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至今,在出土的文物錢幣、碑刻、印刷製品等文物中,依然可見八思巴文曾經承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義大利斯克羅維尼禮拜堂的耶穌壁畫留下的歷史痕跡,或許也可以從側面說明,當時元帝國打通了歐亞諸國海、陸通道,以及元朝的帝國風貌在當時對歐洲的影響。


##換頁##
文藝復興共有的精神從喬托開始

元朝於1368年滅亡,而《耶穌受難圖》創作於1303至1305年之間,即在八思巴文創造出來三十多年後,遠在義大利帕多瓦的畫家喬托,就已經熟練地運用到他的繪畫創作中。

喬托的雕像,烏菲茲美術館。(Frieda/維基百科)喬托的雕像,烏菲茲美術館。(Frieda/維基百科)

喬托出身卑微,其貌不揚。佛羅倫薩的名畫家契馬布埃在前往韋斯巴納諾途中,發現了這個在石板上畫羊的牧童,便收他為徒。喬托自身的人文素養深厚,詩人但丁在《神曲》中,多次提到喬托,他讚美喬托自然的畫風,不以刻意的筆調製造抽像的神聖,也不採用一般的公式化方式呈現樣板化的宗教人物。

在藝術史中,喬托被稱為文藝復興的開創者。對於喬托的藝術成就,藝術傳記家瓦薩利所說,這是「上帝的恩賜」。

現代美術史家貝倫森(Berenson)曾說:繪畫開始流露出熱情、生命的自由以及對神對聖的皈依,這些作為文藝復興所共有的精神,是從喬托開始的。

參考資料:
1、《忽必烈的挑戰》【日】杉山正明
2、《元史.八思巴傳》
3、日本NHK特攝大型歷史記錄片《大蒙古. 文明之道》
4、《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延伸閱讀
威尼斯大師畫作展 紐約首度亮相
2016年01月22日 | 8年前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下)
2014年06月25日 | 10年前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上)
2014年06月23日 | 10年前
威尼斯畫派
2011年12月23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