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上)

  (圖/柚子)
  (圖/柚子)

文/阿哲

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國皇帝,廟號世祖,他對漢文化十分傾慕,這種擁抱異族文化的胸襟,使中國又一次民族的大融合。

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大草原,忽必烈繼承他的雄才大略,不僅衝過長江天險,也踏破了南宋江山,不但結束中國幾百年來南北分裂的局面,也奠定了中國的版圖。

推行漢法

忽必烈年輕時,對中國歷史文化頗有心得,因他對漢地最為熟悉,蒙哥即位後就把漢地交給他管理。

中國歷代皇帝中,他最崇拜唐太宗,為了開創另一大唐盛世,並改善漢地紛亂的情況,他延攬大批漢人加以仿效,並在金蓮川設置幕府,負責規劃和執行重建漢地的工作。他因「行漢法」及推崇儒教,被當時的儒者尊為「儒教大宗師」。

他攻滅大理國後,一反蒙古入城屠殺的做法,約束下屬不得任意屠殺,此舉不僅引起蒙古王公的不滿,還一度被蒙哥汗猜忌,但也因此建立起自己的聲望。

元朝建立

忽必烈治理漢地的經驗,使他認識到:蒙古唯有與漢家文化融合,蒙古帝國才能長久立足於世。不過蒙古人大都不認同他行漢化的主張,因此他有感於自己必須成為大汗,理想才有可能實現。有鑑於此,蒙哥死後,他即在漢地自立為大汗。

由於他自行稱汗及推行漢法,明顯違背蒙古的傳統,引起阿里不哥等貴族的不滿,隨即展開四年內戰,最後阿里不哥兵敗。雖然忽必烈取得勝利,但他「行漢法」主張還是使許多蒙古人拒絕歸附他,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使他的政權只及於中國與蒙古本土。

忽必烈即帝位後,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定國號為「大元」,並設立三省六部和司農司等一系列專司機構,也任用了大批儒臣推行朝政。經濟上,擴大屯田、興修水利,以增加農業生產;政治上,廣行漢法,定朝議、主官制及制法律等;官吏任用上,任用賢能,懲治貪汙;文化上,興學校、重教育,獎勵文士,頒行八思巴蒙古新字;交通上,為了鼓勵對外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在全國各地設置驛站,使交通四通八達。

此外,他還建立儒戶這個戶籍,以優待讀書人,後來又恢復科舉制度,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官方思想。這一系列措施,使戰爭破壞的經濟、文化,得到迅速地恢復和發展,創造元代鼎盛的局面。

重用漢人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後,重用許多漢人處理國事,其中一位是著名科學家郭守敬。忽必烈接見郭守敬時,對他的真才實學十分激賞,感慨地說:「讓這樣的人去辦事,才不會是擺空架子吃閒飯啊!」

郭守敬到西夏一帶去整治水利,那裡經過多年戰亂,河道淤塞、土地荒蕪,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郭守敬經過詳細勘察後,發動民工疏濬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壩,並開挖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時間,九百多萬畝農田灌溉暢達,從而糧食豐收,百姓生活也改善了。

為了加強大都到江南的交通運輸,忽必烈又派他勘測水路交通情況。經過郭守敬的勘測、設計,不僅修通原來的運河,還新開鑿一條從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此後江南到大都的水路運輸,就暢通無阻了。

統一曆法

忽必烈滅南宋以後,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用曆法,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頒布的曆法,但這種曆法誤差很大,連節氣也算不準。元朝征服江南以後,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種曆法,南北曆法不一,顯得很紊亂。

有鑑於此,忽必烈決定統一曆法,下令成立訂曆法的機構,取名為太史局,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精通天文、曆法,也被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共同主辦改曆工作。

郭守敬根據大量數據,以兩年的時間,編出一部新曆法叫《授時曆》。這種新曆法,比舊曆法精確許多,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這部曆法同現在通行的公曆週期相同,但郭守敬的《授時曆》比歐洲人確立公曆的時間早了三百零二年。◇

延伸閱讀
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下)
2014年06月25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