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寶島近甲子 法國神父編阿美族字典

西元1959年27歲的潘神父來到台灣,在花蓮縱谷傳教5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
西元1959年27歲的潘神父來到台灣,在花蓮縱谷傳教5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

【記者詹亦菱/花蓮報導】

春寒料峭的3月天,冷颼颼的寒氣,瀰漫在整個玉里鎮東豐里的鐵份部落,84歲的潘世光神父起了個大早,坐在老教堂牆角等候做彌撒,年輕的林信良神父備好一切,潘神父才起身,吃力地拄著柺杖走上祭台,用阿美族語完成彌撒禮獻;潘神父在花蓮縱谷傳教已有57年,被花蓮東海岸原住民稱為「河東天使」,他幫助阿美族人編撰族人的詞語辭典,還成立老人照顧中心、露德儲蓄互助社,獲得教育部「105年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不過他沒去領獎,潘神父認為自己只是做該做的事而已,沒必要張揚。

矗立在193線海岸山脈下的東豐教堂,超過一甲子歲月,潘神父在鐵份部落奉獻有4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矗立在193線海岸山脈下的東豐教堂,超過一甲子歲月,潘神父在鐵份部落奉獻有47年。(記者詹亦菱/攝影)
東豐教堂四周圍牆雕塑阿美族豐年祭的圖騰。(記者詹亦菱/攝影)東豐教堂四周圍牆雕塑阿美族豐年祭的圖騰。(記者詹亦菱/攝影)
84歲的神父潘世光(右)和林信良(左)神父起了個大早做彌撒。(記者詹亦菱/攝影)84歲的神父潘世光(右)和林信良(左)神父起了個大早做彌撒。(記者詹亦菱/攝影)
潘世光神父清晨在教堂讀經。(記者詹亦菱/攝影)潘世光神父清晨在教堂讀經。(記者詹亦菱/攝影)

初來台語言不通 今成部落翻譯官
矗立在海岸山脈東豐天主教堂,至今已有一甲子歲月。1959年,法國天主教神父潘世光來到這裡,當時年僅27歲的他,因剛來台灣時語言不通,先到鳳林鎮向國中老師學習國語。

他常騎著腳踏車去探訪教友,由於當時生活環境一切都很落後,他從玉里到樂合竟然連一座橋都沒有,潘神父只能牽腳踏車走鐵道的木橋,當時到河的對岸都要走鐵路橋才行。後來的東豐里對外交通建設了台九線(花東公路)及樂德公路,在過去潘神父傳教轄區南北長有40公里遠,不論颳風或下雨,他幾乎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經由這兩條路出門傳教。

當年台灣十分貧窮,潘神父還曾飛回法國募款並變賣家產;74歲的阿美族頭目黃東財說,早年阿美族人大多十分窮苦,孩子要讀書、房子要翻修、生產的農作物要買賣要運送、結婚或辦喪事,遇到種種的窘境,族人都會拉著牛或拿著田契到鎮上的碾米廠去典當,遇到收成不好時,往往牛和農田都無法贖回;不過只要族人有困難,潘神父二話不說便提供無息貸款,有錢再慢慢還即可。

潘神父為融入阿美族文化,特別學原住民改為漢姓,為自己取名為潘世光,說這樣大家都是一家人;甚至為了宣教,學了一口流利的台語和原住民語言,還耗費近40年的時間,與另一位博利亞神父合作研究部落族語,以一卡一單字的方式累積流失的阿美語與詞彙,並編纂法語版的原住民字典及阿美語漢語字典。

玉里天主教堂的神父劉一峰說,潘神父陸續用法文和羅馬拼音,編寫阿美族語字典,除了幫助外籍神父溝通外,也是為原住民傳承文化,潘神父曾提到阿美語就算哪天消失了,也還有字典可以參考。

黃東財說,他10幾歲的時候看見潘神父來到鐵份部落,那時神父一句話都不會講,現在能說出很道地的阿美族話,並且族人不懂的都來問他,神父翻開他的字典,馬上就能告訴大家這話要怎麼說,儼然成了部落的翻譯官。

法語阿美族語字典是潘神父最初是為了要讓到台灣的法國神父能夠學習阿美語所撰寫的。(記者詹亦菱/攝影)法語阿美族語字典是潘神父最初是為了要讓到台灣的法國神父能夠學習阿美語所撰寫的。(記者詹亦菱/攝影)
Dictionaire Amis-Francais (法語阿美族語字典)是潘神父最初是為了要讓到台灣的法國神父能夠學習阿美語所撰寫的。(記者詹亦菱/攝影)Dictionaire Amis-Francais (法語阿美族語字典)是潘神父最初是為了要讓到台灣的法國神父能夠學習阿美語所撰寫的。(記者詹亦菱/攝影)
潘世光神父聚精會神在禱告。(記者詹亦菱/攝影)潘世光神父聚精會神在禱告。(記者詹亦菱/攝影)

成立儲蓄互助社 助部落改善生活
老人關懷站督導游文雄說,潘神父為族人找出路,幫助部落的許多孩子成長,在1960年為部落設立露德儲蓄互助社,因部落居民對於數字、金錢沒有概念,他還帶領部落人員到香港去學習如何運作互助社,他是花蓮地區第一個創立互助社的人,幫助族人養成儲蓄習慣。有了互助社之後,社區的經濟條件與部落族人的生活也日漸改善,神父在當時有相當的遠見,游文雄對神父佩服得五體投地。

游文雄說,潘神父在玉里及富里等地區,成立3處的原鄉部落老人日托站,尤其在東豐教堂,每天清晨7時半,日托站大聲公便會準時播放原住民族民謠,阿公、阿嬤們,不論是在田間工作的或還沒起床的,只要音樂一響起,都會到教堂的廣場做健康操;日托站裡也設文化點,讓耆老們學習使用網路,老人家們平日拿鋤頭拿習慣了,因此在鍵盤上按來按去的都覺得很好玩,逗得大家笑哈哈。另一方面,其實也是讓部落裡的年輕人能安心的在外工作。

劉一峰稱讚說,來台近一甲子的潘神父早就把台灣當成他的家,無私地付出不求回報。◇

潘神父在玉里及富里等地區,成立3處的原鄉部落老人日托站。(記者詹亦菱/攝影)潘神父在玉里及富里等地區,成立3處的原鄉部落老人日托站。(記者詹亦菱/攝影)
在東豐教堂清晨7點半,日托站大聲公播放原住民族民謠,阿嬤們到教堂的廣場做健康操。(記者詹亦菱/攝影)在東豐教堂清晨7點半,日托站大聲公播放原住民族民謠,阿嬤們到教堂的廣場做健康操。(記者詹亦菱/攝影)
花蓮玉里東豐里鐵份部落入口處,圖騰呈現濃濃的阿美族風情。(記者詹亦菱/攝影)花蓮玉里東豐里鐵份部落入口處,圖騰呈現濃濃的阿美族風情。(記者詹亦菱/攝影)

延伸閱讀
【作文學堂】我所認識的台灣
2015年08月22日 | 9年前
芬芳寶島史詩油畫 港藝中心展出
2015年07月10日 | 9年前
消失百年 台東再現馬蘭竹帆船
2014年11月21日 | 10年前
國際傳統複音交流 阿美族壓軸
2014年10月03日 | 10年前
傳唱部落古謠 阿美族複音重現
2014年03月28日 | 10年前
創線志工馮佐漢 無私奉獻35年
2013年08月25日 | 11年前
台灣夏至235 北回歸線迎曙光
2013年06月21日 | 11年前
韋氏字典年度查詢 社會主義最夯
2012年12月07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