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慈悲和成功的驚人關聯

文/艾瑪‧塞佩萊(Emma Seppälä)/張小清 譯
對許多人來說,富有慈悲心(或言同情心)的管理之道,這一理念說好點是太煽情,說得不好聽則是管理不善。但新的研究表明,善良的品行並不會讓管理者顯得太軟弱,反之,利他的品行會在團隊中增加領導者的威信;某些情況下,會轉化為一種很強的競爭優勢。

好人最先成功

假設你面臨一個選擇:兩個人具有同等天賦和技能,你更願意和誰共事、一起推廣或合作呢?應該是更善解人意的那一位。

如果從直覺上講是這樣,現在這也越來越得到科學研究的支持。沃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認為,善良和慈悲比起專注於自己,會給我們更大的優勢。好人會先達到目標,只要他們學會不讓別人利用他們的善良。

在他的暢銷書《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Give and Take,陸譯: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成功課)中,格蘭特解釋說,的確,正如許多人懷疑的,富有同情心的領袖有時會出局。在意別人幸福、留心同事和員工的人——這樣的團隊格蘭特稱之為「給予者」,很多都處在成功階梯的底部——他們被自私的「索取者」們壓倒了。

但研究者也有個驚人發現:格蘭特透露,在成功階梯的最高層,「給予者」也尤其多。怎麼可能?

「給予者」既集中在最不成功的人中,也集中在最成功者之列。

原來,給予者更被人喜歡、更受讚賞,因此變得更有影響力。

成功與不成功的「給予者」,區別往往在於策略:當給予者們學會不被別人利用,他們的善良品質會讓他們比任何人都成功。為甚麼呢?部分原因是每個人都喜歡和他們共事,欣賞他們的善良和肯為他人付出的品質。

慈悲如何孕育信任

除了共事時令人愉快輕鬆,慈悲也讓你值得信賴。信任感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它讓我們感到安全。大概是因為管理者和領導者會決定我們的工作體驗,或苛刻、緊張,或舒適、愉快,我們對上司是否值得信任尤為敏感。

充滿信任感的工作環境也讓人有安全感。(Evan Bench/Wikimedia Commons) 充滿信任感的工作環境也讓人有安全感。(Evan Bench/Wikimedia Commons)

比起那些表現強硬的上司,我們更喜歡那些溫暖的人。

其中一個原因與我們大腦的應激反應有關:一方面,我們會感受到威脅——無論面對的是一頭憤怒的雄獅還是發火的老闆;另一方面,當我們看到善良的舉止時,我們大腦的應激反應會顯著降低。大腦成像研究顯示,當人際關係讓人感到安全,大腦的應激反應會減弱。

信賴可以提升創新精神。

反過來,信任也可以提升創新精神。格蘭特告訴我:「當你作出沮喪、憤怒的回應時,員工會變得不願意冒風險,因為他或她會擔心犯錯誤的消極後果。換句話說,你扼殺了企業文化中的實驗精神,而這是學習和創新的關鍵。」

格蘭特提到,由密歇根大學菲奧娜‧李(Fiona Lee)主持的研究顯示,推進一種有安全感的企業文化(而不是對負面結果的恐懼),有助於激發實驗精神,後者對創造力而言是如此關鍵。

其它研究表明,對於一些人來說,幫助痛苦或有需要的人令人望而生畏;有人可能會感到情勢不堪重負,希望離得遠遠的。

在其著作和TED演講中,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用一個詞概括這樣的心態:脆弱。要面對另一個人的痛苦是困難的。對那個人有同情心,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

這要求你表現出深深的真誠,我們還不太習慣如此,但卻是值得的。

慈悲與企業文化

當我們看到有人在做富有同情心或幫助他人的事,我們會受到啟悟,升起一種說不清的溫暖感(你甚至還會為之落淚或震撼)。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適當地稱這種體驗為「提升」。

在工作環境中,提升的體驗會增加忠誠度。

在他們對此的研究中,海特和同僚發現,當領導人彬彬有禮、尊重他人、敏感,或願意為團隊做出犧牲,他們的員工會有「提升感」。而這反過來會讓員工對老闆更忠誠、工作更盡力盡力。

更重要的是,提升的體驗似乎會讓你周邊的氣氛更加親切。

海特的數據顯示,當你看到有人為他人解困而感到心靈昇華,你也更有可能為別人做些甚麼。在工作場所,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手下的員工更可能對其他員工伸出援手或態度友善,即使他們不會得到甚麼回報。

在工作場所,富有同情心的領導者手下的員工更會對同事伸出援手或態度友善。

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富有感染力:它會在你身邊延伸開去,獲得成倍的裨益。(Jakob Montrasio/Wikipedia Commons)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富有感染力:它會在你身邊延伸開去,獲得成倍的裨益。(Jakob Montrasio/Wikipedia Commons)

另一項研究表明,當領導者對員工一視同仁,團隊成員會更融洽、更具生產力——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團隊。換句話說,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可以開創更加協作的工作氛圍。

另兩位研究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Christakis)和詹姆斯‧福勒(James Fowler)則表示,如果你很善良,你周圍的人更有可能同樣表現出善良。總之,富有同情心的行為富有感染力:它會在你身邊延伸開去,獲得成倍的裨益——包括惠及為企業注入這種精神的領導者。

艾瑪‧塞佩萊博士。(作者個人網站)艾瑪‧塞佩萊博士。(作者個人網站)

作者艾瑪‧塞佩萊(Emma Seppälä)博士是美國斯坦福大學慈悲和利他主義研究教育中心科學主任,本文摘自其新著 《快樂軌道:如何應用快樂的科學來激勵成功》(暫譯:The Happiness Track,點閱:亞馬遜專頁,作者個人網站圖書簡介),由哈潑柯林斯出版集團副牌哈潑一(HarperOne)出版社授權大紀元轉載。

《快樂軌道》書封。(Courtesy of HarperOne)《快樂軌道》書封。(Courtesy of HarperOne)

延伸閱讀
慈悲待痴弟 化災為平安
2015年11月06日 | 9年前
包容的智慧
2015年08月14日 | 9年前
研究:4個方法 讓你更成功
2015年05月12日 | 9年前
慈悲是最大的力量
2014年12月08日 | 10年前
長保同情心 老年生活更幸福長壽
2014年06月16日 | 10年前
按讚太無情 臉書考慮「同情鈕」
2013年12月15日 | 11年前
青春第1課:學會寬容
2013年11月21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