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夢田 台灣黃豆田生機再現
今日台灣黃豆,面臨了巨大危機:台灣每年進口約230萬噸的黃豆,其中95%是基改黃豆,而台灣自己生產的黃豆僅約1千公頃,產量不到230萬噸的1%。
雲林縣二崙鄉,人稱「地瓜王」的楊協翰,不只會種有機無毒的地瓜,3年前他嘗試種植有機黃豆,如今已累積了豐富的栽種經驗。楊協翰表示,其實台灣氣候非常適合種黃豆,在1960年代有將近6萬公頃的生產面積,生產的黃豆品質非常好,不只是黃豆,黑豆、綠豆、紅豆、花生等都比國外種植的好很多,香氣濃郁口味獨特。
雖然現在楊協翰的倉庫,已儲存了20公噸左右的有機黃豆,但種植過程,也遭遇許多挫折。因氣候異常,颱風挾帶雨水,不僅泡爛了黑豆,豪雨過後,有機種植不施肥的豆田,也引來粉蝶產下更多蟲卵,黑豆又被蟲蛾大軍吃掉1/5。且有機黃豆的豆田,外貌都不怎麼漂亮,雜草參雜在黃豆植栽中,葉片上有許多蟲啃咬過的孔洞,有些葉片還呈現褐黃的現象,和慣行豆田的茂盛翠綠不能相比,但這卻是楊協翰的驕傲:不施化肥與農藥的的堅持,在一塊塊豆田中充分展現出來。
台灣黃豆品系多
風味各異
楊協翰對台灣黃豆的品系可說是如數家珍,他隨手捧起一把圓圓胖胖的黃豆粒「台南十號」,是今年農糧署最新發表的黃豆新品種。他說:這是黃豆界的模特兒!外表很漂亮,身材很好,但吃起來沒黃豆的香氣。看到另一頭顆粒比較小,顏色淡一些的「高雄選10號」,楊協翰卻說:它們是台灣的明日之星,有著濃郁的奶香與豆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好品種。
還有一種青黃瘦小的台灣原生種,被稱作青皮豆「台南4號」,當年被當作田間綠肥,生長勢強,抗病蟲害,也耐乾旱,富含蛋白質及油分,營養價值極高,是最佳健康營養品。儲存在倉庫3個月後熟之後,香氣更會顯現出來,用來做豆腐和豆漿,一點也不遜色,但是一年中只能種一季。還有一種充滿芋頭味的「高雄11號」,外皮是茶褐色的,顆粒頗大,但楊協翰特別不欣賞,他說:吃這種沒有豆香的黃豆,還不如吃芋頭。
一圓種豆夢 打破進口迷思
在二崙堅持有機栽培的楊協翰,今年在自家豆田的收成只有50公斤,從播種、採收、曬豆、挑豆全靠人工,生產成本高到不敢去細算。但他想要圓一個種豆在台灣的夢想,打破台灣人使用進口黃豆的迷思,企盼能夠吃到在地黃豆的豆漿和豆腐,讓食物的里程縮短,採收當地成熟的食材,遠比需要長時間船運,利用化學藥劑安定品質,來得令人安心。
畢竟,我們生長在同一塊土地上,同一方水土孕育長大的食物,一定最適合我們的身體享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