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變枳? 科博館尋根展解惑
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柑橘尋根特展」,是台灣首見以探討「柑橘類果樹的親緣關係」為議題的展覽,超過百件展品,還有如同柑橘的祖譜「柑橘雜交圖」,可以清楚一覽柑橘屬間雜交的結果。現場展出同屬柑橘類的「枳」樹,因具耐寒特性,通常被作為雜交的首選樹種,也就有了歷史上「橘逾淮而枳」的誤解與典故,展期至27日為止。
「柑橘尋根特展」介紹台灣柑橘產業的發展現況、重要節慶與柑橘品種供應等多樣議題;「柑橘雜交圖」可看到甜橙類與柚類雜交有了「葡萄柚」、檸檬與柑雜交有了「廣東檸檬」、葡萄柚再與柑雜交成為「橘柚」等。
現場也展示農業試驗所研發的台農天王柑及台農1號金香等新品種。農試所嘉義分所長楊宏仁指出,分所育成柑橘類多樣新品種,是國內的研究機構中成果最多的,以天王柑來說,台農天王柑為分所雜交育成的品種,果形極大、果實扁圓、皮薄易剝、果肉柔軟多汁,十分值得推薦。
科博館生物學組科長嚴新富提到,「橘逾淮而枳」是古人觀察植物的一場美麗的誤解;他說,因為「枳」具抗寒特性,若把嫁接在「枳」上的柑橘移到淮北種植,柑橘因不耐寒冷,無法順利生長,卻讓底部的「枳殼砧木」冒出頭來,於是易被誤解為「橘逾淮而枳」;而目前園藝界也喜用「枳」的特性去從事雜交,如與葡萄柚雜交就有了「柚枳砧木」,會讓果樹的生命力更為強韌。
除了尋根知識,現場也介紹如何選購柑橘的小妙方,例如甜橙類選購標準要果形端正、外表飽滿有彈性、能聞到生橙香氣為佳等;文旦以果形小約380~450公克、接近等腰三角形、皮薄者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