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卡」貨貿 農委會:糧安為重

兩岸貨貿談判23日結束,未達成最終協議。農委會表示,不影響農民權益以及我國糧食安全,才有考量的空間。(大紀元資料室)
兩岸貨貿談判23日結束,未達成最終協議。農委會表示,不影響農民權益以及我國糧食安全,才有考量的空間。(大紀元資料室)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兩岸貨貿談判23日結束,預計12月中旬再持續進行。由於台灣堅持615項農產品不開放,被認為是這次貨貿無法簽署協議的主要原因。我方想要爭取農漁畜、食品加工產品等更多優惠,對岸希望台灣鬆綁目前615項農產品管制的現況。農委會表示,我方的底限是維護農民權益,不影響農民權益以及我國糧食安全,才有考量的空間。

農委會副主委沙一志表示,糧食安全與農民權益是首要考量,無法退讓,政府一定會有替代方案推出,例如工業也承諾會支援農業,即為達此目標,工業會開放多些項目,以換取農業與糧食安全可以持續管制。我方一定會堅守台灣農民權益及糧食安全,不會開放中國大陸650項農產品。

原是禁止大陸830項農產品進口,為何變為650項?減少180項,沙志一說明,這是因國際貨品號列改變,有些大陸農產品因號列關係併在一起所致,未開放的仍是830項。

2010年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台灣出口到大陸的農產品金額增加2.6倍,從2013年起兩岸農產品貿易更從逆差變順差,今年1~9月,順差更擴大到0.8億美元。我方在這次談判中,也持續爭取大陸給予台灣農、漁、畜及食品加工產品更多關稅優惠。◇

延伸閱讀
聖嬰現象持續增強 15年來威力最大
2015年11月19日 | 9年前
國台辦爆收賄 台聯籲停貨貿談判
2015年10月30日 | 9年前
提振消費 農委會撥2億助農民
2015年10月30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