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關心公共議題 僅2成付諸行動
世界兒童人權日前夕,家扶基金會公布「青少年公民參與和網路社群媒體使用關聯性」調查結果,超過四成七的高中生一週至少一次與同儕討論公共議題,四成五的高中生也會和父母或家人談論公共事務,但僅有二成四會和師長談,有七成三想經由社群媒體了解,但僅約二成六「採取行動投入」公共議題。
家扶在6~7月隨機抽取全台126間學校,共回收1,218份有效問卷。在「實際運用社群媒體關注公共議題」方面,超過五成以上高中生在社群網站上看到有人分享自己所關心的公共議題時,會主動按讚或分享,不過,僅約1/4會轉發。
家扶表示,高中生利用社群媒體關注公共議題時,以「接收資訊」為主,積極性地「傳遞資訊」、「分享觀點」與「表達主張」仍占少數。
在「實際參與公共議題」方面,僅1/5高中生在過去一年與居民合作解決社區問題,僅約一成曾參加社區公共會議,低於一成曾參加相關的集會或遊行。這顯示台灣高中生在公共議題的參與上,偏向以議題討論為主,較缺乏實際行動。
家扶基金會提出四要,提醒「少年要按讚之餘多討論」、「家長要持續支持孩子表意」、「學校要安排學生社區參與」、「政府政策要納入兒少意見」,希望讓高中生從公共事務參與者變成集體改變的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