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轉型綠能 高市面臨土汙整治議題

高雄緊臨港灣過去都是具污染性工廠,圖中基地油槽遷移,將規劃成亞洲新灣區計畫之一的高雄港旅運大樓、海洋流行音樂中心預定地。(記者李晴玳/攝影)
高雄緊臨港灣過去都是具污染性工廠,圖中基地油槽遷移,將規劃成亞洲新灣區計畫之一的高雄港旅運大樓、海洋流行音樂中心預定地。(記者李晴玳/攝影)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

高雄從重工業轉型為綠能宜居城市,歷經石化氣爆後,高雄市政府下決心加快腳步,配合中央積極辦理石化園區,且陸續將油槽遷出市區,今年底後勁煉油廠遷廠,正式走入歷史,如今高雄面臨轉型下一歩「受汙染土地復育與再利用課題」,環保局26、27日舉辦「土壤及地下水成果展」暨「褐地開發與土地再利用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專家探討、商議,並分享大坪頂土汙案例經驗。

背負工業城市的過去,高雄現今有11處大型工業區、超過6千家工廠,以及470家石化相關產業,環保局列管的土壤汙染場址目前還有108處,合計794公頃,大多座落在後勁、小港與大寮等。中油、高雄煉油廠、林園及臨海工業區域,這些場域過去由於運輸條件大多圍繞高雄港蓋廠,在市港合一政策下,市政府積極規劃「亞洲新灣區」,逐步遷出油槽,但計畫內土地有八成都面臨土壤汙染問題。

26日的褐地開發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德國魯爾工業區、倫敦奧運開發案例,聚焦高雄市小港與大寮交界的大坪頂褐土再利用議題。環保局表示,大坪頂位於合併前高雄縣市交界處,地處偏僻,過去被不肖業者違法傾倒爐渣、廢土等事業廢棄物,估計達1千3百萬立方公尺,研究發現,其中含有鉛、鎘、戴奧辛等有害物質,恐汙染土壤及地下水。

環保局期望,大坪頂3千公頃的龐大腹地,能透過褐地再利用的角度找到新出路,因此,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石化環境治理及生態規劃經驗的專家參與。國外專家提出,大坪頂褐地開發受到國際關注,是亞洲代表性案例,並建議市政府在開發前需做好生態環境調查。

環保局科長馬振耀表示,大坪頂地理條件優異,臨近高雄港、小港機場海空雙港,臨88快速道路,未來還有國道7號加入,周遭有臨海、林園,大發工業區,若能改善土地,發展為兼具綠能生態與產業聚落,將是台灣最大的褐地再生計畫,備受國際矚目。不過,環保局也說,大坪頂土汙整治費用高達900億元、需20~30年才能完成,至於要朝向什麼目標發展?環保局說,必須透過都市計畫、指標政策與產業等多方願景共議,目前尚無具體規劃,眼前以整合各相關局處進行土地活化,下一歩需仰賴民間投資整治褐地開發。◇

延伸閱讀
人才外流 我產業漸失國際競爭力
2015年09月17日 | 8年前
憂吃掉熱帶雨林 棕櫚油引關注
2015年07月19日 | 8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