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少性剝削發聲 李麗芬20年始終如一

台灣展翅協會祕書長李麗芬。(記者陳懿勝/攝影)
台灣展翅協會祕書長李麗芬。(記者陳懿勝/攝影)

文/記者陳懿勝

一路走來,歷經10年的漫長路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終於在2015年1月19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但是這只是一個階段,未來對於兒少的保護,還有更多要做的,依然要堅持下去。

李麗芬,她是台灣展翅協會(原台灣終止童妓協會)祕書長,她在協會的日子裡,每一天都為了兒少努力,為的就是要提倡兒少人權,預防兒少性剝削,更希望找回他們的純真與笑容。

曼谷會議 成進入展翅的契機

「大學的時候就讀社會系,因為自己是基督長老教會的一分子,大三的時候參加了長老教會的彩虹婦女志工,那是救援原住民雛妓相關性的活動,這是第一次接觸相關議題,算是踏入這裡的第一步吧!」李麗芬笑著說。

李麗芬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到台灣教會公報社,當一位文字編輯。有一次,她原本想要參加志工營,但當時的總編盧俊義牧師建議她去泰國曼谷,參加由終止童妓協會召開的國際會議,因為這個機緣,李麗芬在那邊遇到了展翅協會的創會人高李麗珍,使她知道台灣有這樣一個關心兒少議題的組織,更了解到性剝削問題的嚴重性,在全世界,不管是哪個國家,不管是富有或貧窮都同時在發生。

談到在曼谷會議,李麗芬分享了一段至今無法忘懷的記憶:「有一位小女生特別來到會議上分享她的經歷,『我跟姊姊被人口集團販賣,幸運的是我被民間團體救了出來,泰國很喜歡你們來我們國家觀光,但是請不要傷害泰國的小孩。』」她說,這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小女孩用倖存者的立場跟大人呼籲,當下覺得非常觸動!

原來的工作待滿1年後,李麗芬來到台北找工作,終止童妓協會剛好要找人,她想在泰國曼谷的會議上認識這個協會,也了解他們的理念,因此決定爭取機會。就這樣,李麗芬踏入了還沒有改名的終止童妓協會。

說到這裡,李麗芬打趣地說:「我從一開始的工作人員做起,1996年變成祕書長,因為那時候協會很小,當時只有3個人,而我是最資深的,所以就成為祕書長。」

(左起)李麗芬、康淑華、白秀雄、紀惠容、廖碧英、沈美真與葉菊蘭,呼籲社會大眾要正視兒少脆弱處境,別讓性工作成為兒少的工作選項。(記者陳懿勝/攝影)(左起)李麗芬、康淑華、白秀雄、紀惠容、廖碧英、沈美真與葉菊蘭,呼籲社會大眾要正視兒少脆弱處境,別讓性工作成為兒少的工作選項。(記者陳懿勝/攝影)

推動兒童及少年性剝削條例

李麗芬說,一路走來,20多年了,協會看到了很多兒少性剝削的問題,所以長期在協助這些兒少,更努力推動將《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改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在過去,他們沒有辦法接受性剝削,因為法律上沒有這個名詞。」李麗芬表示,其實這不是立法技術的問題,而是觀念價值問題,大家不能接受這個詞,因為他們不理解兒少是被性剝削的被害人,而執法單位也認為兒少不是被害者,是因為個人行為偏差才會出現這樣的事件,這完全不對。

李麗芬說,《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的通過,代表著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接軌,只要對兒少有對價之性交或猥褻行為或做色情表演,都是性剝削;更重要的是,兒少安置不再以性交易決定,而是評估其就學、就業、人身安全及家庭功能決定是否安置,並採多元安置概念。

談到多元安置的重要性,李麗芬這樣解釋,這些孩子在接受救助後,沒有辦法回家,是因為家人可能是加害人,也有可能家庭沒有一個正當的功能性,所以不適合讓他們回家,這時候就會選擇安置他們,並協助他們自立生活。

但是還是有例外,李麗芬說,過去就有這樣的例子,因為家裡經濟弱勢,家長要去工作,沒辦法照顧小孩,但是他們其實很愛自己的小孩,是為了生計沒時間照顧,這樣的小孩在青春期就很容易出偏差。所以這時候就是要在家庭中協助小孩,不是安置起來;有些是親子衝突,小孩一氣之下離家出走,這時候應該是要加強雙方親子的互動,安置也就不是應該要做的事情。

李麗芬在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20周年回顧記者會發言。(記者陳懿勝/攝影)李麗芬在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20周年回顧記者會發言。(記者陳懿勝/攝影)

願成為被害者心中的避難所

看到了這麼多遭到性剝削的兒少,李麗芬表示,自立生活的小孩,很多都是資源很少的小孩,然而每個人都需要協助,他們卻連最基本的家人支持都沒有。該協會還看到一個現象,這些小孩在政府安置機構待了一陣子,雖然受過很多諮商協助,但是創傷仍然一直都在,需要不斷接受心理輔導或到精神科看病。

「說真的,這些孩子的人際關係普遍不好!」李麗芬感慨地說,有些孩子甚至走在路上都要戴耳機,因為他們害怕在路上要跟人眼神對到或交談,情願關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他們過去被信任的人背叛,雖然跟社工的關係很快就會建立起來,但來到外面還是會退縮,與人的經營關係會比較弱。

李麗芬接著說,這時候孩子們往往會把心思放到網路上,這也是有風險存在。網路上愛情騙子很多,小女孩們很容易在他們的甜言蜜語下受騙,因為這些孩子缺乏愛跟關懷,從小到大沒有真的被愛過,他們沒有一個安全穩定的依附關係。正常的狀態孩子應該是依附在父母親身上,但這些小孩沒有一個避風港,沒有家可以回。

展翅現在做的,就是希望孩子的依附關係可以建立在協會這邊,要成為他們的家。李麗芬愉快地說,很多自立生活的孩子願意再回來,去年吃年夜飯的時候就有17個孩子回來,因為他們把這裡當成他們的家,當他們在外面遇到困難,就回來,這邊可以聽他們說話,孩子們可以好好休息。

兒少遭人口販運多 協會關注

談到人口販賣的問題,李麗芬這樣解釋人口販賣的定義,她說,用不法的手段讓成年人或未成年人,從事賣淫、勞力剝削、器官摘取,都屬於人口販運;對於未成年部分,只要是意圖性剝削、招募、媒介、交付等,都屬於兒少人口販運。兒少性剝削跟人口販運息息相關,所以協會特別關注人口販運。

當經濟落後國家的人民往經濟較好的國家移動時,人蛇集團常會趁這機會,以媒介、引誘、欺騙等方式讓被害人上鉤。李麗芬指出,在台灣其實有很多人口販運的案件,他們在人口販運庇護所中發現,許多外籍勞工當初是用合法工作簽證進來,但是卻被仲介或詐騙集團引誘與控制,才會變成逃逸外勞。

台灣最常見人口販賣的來源是中國、越南、印尼,不過也是有台灣人遭到人口販賣,其中以年輕人被勞力剝削最多,李麗芬進一步說明,台灣人口販賣的管道大部分是到日本,但近期澳洲出現非常多,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年輕人到澳洲打工的問題,因為有不少黑心仲介公司,讓這些年輕學子從事非法勞力工作,領取微薄的薪水,這都是很典型的案例。外籍勞工怎麼被騙來台工作,他們就怎麼被騙去澳洲,一樣的手法。

面對兒少性剝削,李麗芬說,媒體需要從中給予正面報導,特別是發生性剝削新聞案件的時候,報導方式更為重要。媒體應該要把焦點放在犯罪集團與加害人身上,而不是被害人。媒體報導要正向,而非負面去追兒少,他們是相對弱勢,不應該再去傷害他們;應該明確告知社會大眾,加害者與犯罪集團為什麼要去找未成年,可以讓他們付更多的責任。◇

延伸閱讀
人口販運猖獗 受害者有家歸不得
2015年09月21日 | 9年前
兒少性剝削調查 網路為主要管道
2015年08月26日 | 9年前
陸性別失衡 販賣外籍新娘猖獗
2014年09月17日 | 10年前
台人口販運案 5成4勞力剝削
2011年11月27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