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己」(下)
孟子說:「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如果努力工作,結果卻是「上不足以事父母,下不足以畜妻子」。那麼人們可能不會安居樂業,最終則會「茍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已。」
在重視民眾福祉的美國,如果人們辛勤的工作卻不能獲得安定體面的生活,那就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有可能是個道德問題。
當人們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認識了利己的理性經濟人的概念,在現實中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冷漠精明的算計著自己的得失的時候,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里德曼的話或給我們深刻的啟發:「不讀《國富論》不知道應該怎樣才叫『利已』,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 『利他』才是問心無愧的『利已』。」
讓歷史照進現實,或許會給人們更多的啟迪。當亨利・福特在1914年1月5日宣布將日薪提高到5美元時,他說:「正當的工資不是一個人願意獲得的最低數額,而是勞動力的購買者能夠支持的最高工資數。」
這句宣言振聾發聵,它重新定義了工資的內涵,突顯在其中企業體現的社會責任感。
亨利・福特悲天憫人地說:「工資含有某種不可替代的神聖因素——它象徵著家庭以及家庭的前途命運。在企業會計報表上,工資不過是數字;但在外部世界裡,工資就意味著麵包、煤炭、嬰兒搖籃以及孩子的教育——家庭舒適和滿足生活的基礎。」
在實行5美元日薪後,福特汽車的人員流動大大減少,員工士氣大大提高,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並從根本上改變了勞資關係。可以說,如果說員工服務顧客,那麼企業服務的就是員工。
企業真正強大的源泉是充滿活力的員工,而不是企業的機器。提高工資增加的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工資後降低員工流失率和更高的員工工作效率來得到補償。
歷史學家布林克利對福特發出這樣的讚歎:「如果沒有福特管理層的執著努力與過人才能,工業化及民主上的這種雙重進步,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實現;但福特汽車的積極進取,使革新在短短的一年內就完成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