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西瓜曾是古代皇家貴族食品

【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來一塊甜美的西瓜消暑解渴,現今已是平常百姓家再平常不過的水果了。但在西漢時期,西瓜可是皇室成員以及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水果。

據說西瓜是原產於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一種野生漿果,當地人稱它為Tsamma,是他們主要的水源及食糧。而大約5000年前的古埃及就有人工栽培的西瓜,西瓜經常被放在法老的陵墓,作為來世享用。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在《本草經集注》裡,曾描述過一種奇特的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明代醫學家李時珍認為「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相信「寒瓜」就是西瓜。

但也有考古學家認為,「寒瓜」其實是「甜瓜」而不是西瓜。最早西瓜是在公元10世紀由契丹人從西域帶回中原。也因此而稱作「西瓜」。

西瓜最早的文字記載應該是南宋紹興年間。洪皓是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在開封金榜題名的進士,南宋初,建炎三年(1129年)以禮部尚書身份奉高宗之命出使金國,卻被扣留長達15年。他著《松漠紀聞》,說自己在出使金國時,在漠北見到了西瓜,「西瓜形如匾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 從這個記述中可以看出,當時的西瓜形狀、皮色與今天差別不大,他聲稱自己是西瓜使者,「予攜以歸,今禁圃鄉囿皆有。」

此後,有關西瓜的說法開始頻現於南宋文人的筆端。比如范成大《西瓜園》中的「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汪元量《通州道中》詩中的「西瓜黃處籐如織」,方回《秋大熱上七里灘》詩中的「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瑤膚」,董嗣杲《中伏》詩中的「醉拾西瓜擘」……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推知,西瓜在南宋已不是「貴族消費品」,當時普通老百姓也已吃上西瓜。

元代詩人方夔在《食西瓜》中寫道:「縷縷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搗膚紅,香浮笑語牙水生,涼入衣襟骨生風。」詩人以巧妙的手法,繪聲繪色地刻畫出人們吃西瓜時齒間瓜水盈盈,伴隨笑語散發出芳香氣息,似有涼風灌滿衣襟,讀來令人口舌生津,心欲一嚐為快。

西瓜雖都在夏秋季節食用,但在不同地區卻有很多不同的吃法。新疆地區素以「圍著火爐吃西瓜」而聞名。海南島人喜歡在瓤子裡撒些鹽或塗辣椒醬吃。甘肅農家的西瓜泡饃更是別具特色,他們食瓜不用刀,以大拇指在西瓜中間輕輕掐兩下,再順著掐痕拍幾下,西瓜便一分為二,用筷子將瓜瓤攪成瓜汁,再把饃掰碎,放進瓜汁中泡軟,就成了風味獨特的西瓜泡饃。

北方人還有一種別具一格的吃法,將西瓜瓜蒂部切下一塊,當做蓋子,然後將一把葡萄乾撒進去,再扣上蓋子,瓜外用黃泥糊嚴,放置陰涼處,10天以後,去泥揭蓋,裡面滿是蜜水,略帶葡萄酒香味,品嚐一杯,頓覺心曠神怡。而江南一些地方,人們還會將西瓜瓤挖掉,並在瓜皮上雕刻出各種精美的圖案,內點燈燭,便成了一種別具風格的季節性的觀賞燈——西瓜燈。
延伸閱讀
夏天吃三瓜可解暑濕之毒
2015年05月22日 | 9年前
青島現毒西瓜 12人不適胎兒不保
2015年04月02日 | 9年前
研究:西瓜含瓜胺酸 助改善血壓
2014年08月08日 | 10年前
夏日 西瓜也可入藥
2014年08月08日 | 10年前
最熱酷暑,8種解暑好食快來吧!
2014年07月29日 | 10年前
花蓮大西瓜熱賣 山寨瓜200元搶市
2014年06月10日 | 10年前
西瓜文化趣談
2014年05月09日 | 10年前
空腹時吃水果最佳時機
2014年02月06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