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的意義? 學者:推動產業數位化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正元表示,3D列印加速了推動產業數位化,而「只有產業數位化,我們才會有數位化的產業」。(記者方惠萱/攝影)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正元表示,3D列印加速了推動產業數位化,而「只有產業數位化,我們才會有數位化的產業」。(記者方惠萱/攝影)

文/記者方惠萱

最近幾年3D列印迅速發展,成為物聯網、大數據之外的未來大商機,許多人都在推出許多軟硬體,甚至喊出是第三次工業革命,專攻基層製造(3D列印)的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正元表示,3D列印加速了推動產業數位化,而「只有產業數位化,我們才會有數位化的產業」。

法藍瓷數位化創頂級工藝

鄭正元以法藍瓷為例,「別人做不到的造型他做得到,說穿了就一件事情,他將藝術創作數位化」,他說,過去藝術品只能用手工拉坯,不規則形狀拉不出來。除此之外,很多飾品是對稱的,對稱的用手做是極度困難的,但是在電腦上就是鏡射的動作。

而藝術品也要求厚度要一致,「現在藝品越做越薄,拿到光線上要可以透光」,鄭正元說,手拉坏厚度不均勻拿去燒就會裂,但用3D列印,因為已經數位化,所以當他變成數位胚,就可以確保厚度均勻,燒的時候膨脹率就一樣,成功率就高,這就是藝術創作數位化。

從法藍瓷運用3D列印的例子來看,表示一個企業沒有數位化資料,後面什麼都不用說,「數位化之後,後面才有發展空間」。

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正元表示,3D列印加速了推動產業數位化,而「只有產業數位化,我們才會有數位化的產業」。(Getty Images)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鄭正元表示,3D列印加速了推動產業數位化,而「只有產業數位化,我們才會有數位化的產業」。(Getty Images)

列印技術推動資訊數位化

「我們稱作3D印表機,到底印什麼,意義是什麼?」鄭正元從相當宏觀的角度,從最原始的印刷技術談起,「我說印刷術是人類文明擴散聯繫的技術,因為印刷的技術,人的技術可以記錄下來,列印很多份,傳遞到很多地方」,他認為,印刷技術是把人類文明跟知識傳承擴散的最佳技術,這是第一代的印刷技術,第二代就是印表機,這兩者有什麼差異?印表機在整個人類科技文明產業扮演什麼角色?

「沒有印表機,我們資訊數位化時代不會來」,鄭正元以自己過去的經驗為例,表示20多年前要打一份履歷,用倚天編輯系統,花一個月時間編輯在電腦中,因為列印讓他可以一次投一百份履歷,雖然這樣的事情對現在來說相當平常,但在當時這非常少見。

「如果沒有印表機,誰要把手上的資訊變成人類看不懂的文字?」以他自己的履歷來說,不可能每次都抱著大電腦給別人看,但因為有了列印的技術,印出來以後可以列印很多份給別人看,人工要抄一百份很困難,這就是「資訊數位化」。

「所以沒有列表機就沒有資訊化,以及資訊數位化的成功」,沒有資訊數位化就不會有網路,沒有網路現在的手機就無用武之地。

然而今天的印表機,在當前時空環境下節節衰退,面臨即將淘汰的命運,鄭正元解釋,因為列表機扮演兩個功能,一個是資訊數位化的推送者(deliver),他可以把資訊遞送給你,第二個是散布(distribution),因為它可以印很多份。

「資訊數位化之後,傳遞的功能被很多終端設備取代」,例如手機、螢幕等顯示技術取代,這也是為什麼CRT螢幕被LCD取代,因為輕薄短小,散布功能因為被網際網路取代,過去要列印出來然後郵寄,現在直接用網路、電子郵件傳送就好,因此列表機產業就衰退。

3D列印推動想法數位化

「2D的印表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那3D印表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鄭正元坦言,針對3D印表機在人類科技演進的歷史定位,可能這問題要20年後再來探討,可能會更確切,「從印刷術到平面印表機,至少花了兩三千年,平面印表機到顯示裝置被淘汰,花了約三十年,3D印表機要扮演什麼功能,可能20年後大家就知道了」。

鄭正元推論,「大家會叫他3D印表機,我相信他代表的是列印的意義,那就會遵循之前列印的發展模式,模糊來說,3D列印就是實體的遞送與分散式的散布,3D列印應該有機會變成實體的遞送與散布的裝置」。

鄭正元說,「3D列印可以實體傳遞跟散布,但是散布功能已經數位化了,所以3D列印是把想法數位化,如果沒有輸出裝置,沒人要把想法數位化」,因此,3D列印是推動產業數位化的推手。◇

延伸閱讀
引進3D列印 大葉師生拚創作
2015年02月24日 | 9年前
震旦3D列印 跨足醫療市場
2014年12月04日 | 9年前
3D也能列印食物 太空人或有新選擇
2014年11月10日 | 10年前
3D列印投入醫療 一日植牙不是夢
2014年09月18日 | 10年前
3D列印跑車 44小時拼好上路
2014年09月12日 | 10年前
工研院台綜大合作3D與精微製造
2014年08月04日 | 10年前
光電走入生活 3D複製一個我
2014年06月21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