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債務沉重 恐妨礙全球經濟增長

亞洲國家普遍債務沉重,引發另一波金融危機隱憂。圖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恆生指數大跌歷史照片。(AFP PHOTO / FILES / Jonathan UTZ)
亞洲國家普遍債務沉重,引發另一波金融危機隱憂。圖為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香港恆生指數大跌歷史照片。(AFP PHOTO / FILES / Jonathan UTZ)

【記者海寧/編譯】
亞洲各國的消費者和企業因債台高築而忙於還債,其經濟增長在迅速降溫。許多亞洲國家的央行降息並推動貨幣貶值,但其經濟並未因此而有起色。亞洲國家普遍需求不振,工資增長陷於停滯,通貨膨脹接近於零,甚至限於通縮。這些因素使借貸者難以償還債務。

《華爾街日報》稱,這種局面可能會給該地區的經濟局面帶來嚴重障礙,甚至有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過去7年中,全球新發行債務的一半集中在新興市場,大部分在亞洲。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數據表明,中國一地就吸納了2007年以來全球新增債務的三分之一。中國、馬來西亞、泰國和韓國的債務均已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的水平。在韓國、馬來西亞和澳大利亞,家庭債務和收入的比例甚至高於美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各國起先對債務心存戒備。但在2008年危機之後,亞洲對借貸已經成癮,難以除去。現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超寬鬆貨幣政策導致熱錢湧入亞洲。這些投資把債券收益率降低到了歷史最低水平,讓亞洲國家政府、公司和個人的債務再創新高。

在中國,大型國有企業、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是借貸的主角。在馬來西亞和泰國,則是個人消費者在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驅使下借錢購買汽車和家用電器。在日本,政府寅吃卯糧,其債務總量已經是該國GDP的400%,居世界第一。在整個亞洲,大宗商品生產廠家相信對其產品的需求會更高,價格也會更高,因此大肆借貸。

摩根斯坦利的數據表明,在除日本之外的亞洲國家,2014年債務和GDP的比例平均為205%。而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和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前夕),這個數字分別為144%和139%。中國的債務總量從2007年的7.4萬億猛增到2014年中的28.2萬億美元,是該國GDP的282%。這個比例已經超越了美國的269%。

韓國是亞洲債務問題的一個縮影。在亞洲金融危機中,該國財閥受到重創。但是危機過後,韓國家庭依然大量借貸。該國的債務和GDP之比為286%,是世界上債台最高的20個國家之一。

在亞洲窮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債務水平相對較低。但在某些領域,比如印度的基礎設施行業,其巨額債務已經對經濟造成了損害。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則面臨高負債和人口老化的雙重挑戰,如韓國和泰國。這意味著這些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可能不會像過去那麼大。

現在亞洲的債務主要是國內債務,而不是像1997年以前主要以外國債務為主。另外,大部分亞洲債務屬於簡單債務,不像美國金融危機之前的債務,很多都是高度槓桿化的結構性衍生品。因此,沒有多少人擔心亞洲會立即發生金融危機。

但是,令人憂心的趨勢已經出現。在中國,半數債務同地產業有關,另外三分之一來自該國的影子銀行。同美國金融危機的情況類似,這些債務最終都可能出現在該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在槓桿化借貸的推動下,中國的股市今年已經上漲70%。

近期最大的風險是美國可能升息。一旦美國升息,資本可能從亞洲出逃,致使該地區的股票和債券價格暴跌,因此造成借貸成本上升,並引發外匯市場混亂。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在外國投資者主導借貸的東南亞,外資將迅速出逃。

延伸閱讀
中國債務瘋長 威脅經濟架構
2015年02月13日 | 9年前
俄侵略危機未解 烏恐爆金融危機
2014年11月24日 | 10年前
企業頻傳破產 印鈔救經濟失靈
2014年10月24日 | 10年前
陸推基建拚經濟 民間資金觀望
2014年10月24日 | 10年前
陸房市主要指標惡化 經濟成長堪憂
2014年09月16日 | 10年前
印度央行總裁警告 金融危機恐再現
2014年08月07日 | 10年前
陸4大銀行7月存款驟減1.5兆
2014年08月06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