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行面對辱罵

文/貫明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境界,人世間的傑出人物與修煉者通過加強自身的修養和修行通常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生生世世的因緣關係,人們很難完全避免惡意的辱罵、恐嚇、中傷、妒嫉或指責等,當面對辱罵時以什麼樣的心態和方法去應對,那就因人的思想境界高低而全然不同了。

容忍謙讓 善解孽緣

據史書記載,宋代名臣富弼年輕時就很有度量。有人罵他時,他充耳不聞,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好像什麼也沒有聽到。

有一次遇到一個非常凶悍的人,無緣無故對他進行謾罵。旁邊的人對富弼說:「他正在罵你呢!」富弼笑著說:「恐怕他是在罵別人。」旁邊的人又對富弼說:「他正指名道姓的罵你呀!」富弼卻說:「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得是,未必富弼就是我呀!」那個破口大罵的人聽到富弼不屑一顧的回答後,感到非常羞愧,也就住口不罵了。

如果富弼當時脣槍舌劍、針鋒相對,你罵一句,我回敬一句,必然加劇矛盾,以致大打出手。而以雲淡風輕的心態坦然忍讓,則可以使對方怒火冰釋,孽緣善解。能忍讓者,德量必大;凡遇事不能忍者,必定心胸狹窄。所以人世間最難做的就是忍辱不辯。

面對辱罵 坦然處之

相傳釋迦牟尼佛下世度人時,也有那麼一段時間,經常遭到一個人的妒嫉和謾罵。對此釋迦牟尼佛心平氣和,沉默不語,不動聲色,專心致志做好度人的事情。

有一天,當那個人罵累了之後,釋迦牟尼佛微笑著問他:「我的朋友,當一個人送東西給別人,別人卻不接受時,那麼這個東西是屬於誰的呢?」那個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當然是送東西者自己的。」釋迦牟尼佛說:「那就對了。到今天為止,你一直在罵我。如果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麼謾罵又屬於誰的呢?」

聽了釋迦牟尼佛充滿智慧和慈悲的妙問,那個人頓時啞口無言,再也不敢謾罵釋迦牟尼佛了。

面對個人攻擊式的辱罵,很少有人能像富弼和釋迦牟尼佛那樣坦然處之。然而,冷靜地思考一下就會省悟:如果心浮氣躁地以牙還牙,實在是一種不智的行為;面對辱罵能以雲淡風輕的口吻回擊,就已具有智者的風度;倘若面對辱罵時心平氣和,懂得坦然應對,那就是擁有覺者的大智慧了。

--轉載自「看中國」◇

延伸閱讀
智慧的財富
2015年02月09日 | 9年前
雙北桃最佳智慧城 台東基建最優
2015年03月31日 | 9年前
放下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來點煩惱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電腦應用展開幕 聚焦智慧生活
2014年07月31日 | 10年前
高市光電設施全台第一 創40億產值
2014年07月24日 | 10年前
【維尼談教育】 智慧財
2014年06月30日 | 10年前
開南攜手戲智 主打行動智慧校園
2014年05月30日 | 10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