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電力契機 國研院研發發電晶片

【記者方惠萱/台北報導】

物聯網概念發燒,但電池一直是物聯網裝置發展的瓶頸,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發表物聯網晶片自供電技術,整合環境光能量採集模組及物聯網晶片,可縮小物聯網裝置大小,並延長裝置使用時間。

這項技術開發出物聯網晶片與環境光能量採集模組堆疊整合,以縮小電路板面積,同時讓物聯網裝置可自行採集環境光源供電,對大量布署且使用電池供電的物聯網應用而言,能夠克服電池更換、充電等問題。

未來可以應用於許多物聯網的相關裝置,如煙霧偵測器、大樓的地震偵測器等,國研院強調,因為該元件靠光發電,目前單位光源的發電量跟電壓仍須突破,因此僅能提供較單一功能的裝置使用,如用在智慧手表等大量用電裝置,僅能延長電池使用時間。

國研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前瞻元件組長沈昌宏表示,這項技術正與產學等研究單位合作,目前還面臨挑戰,晶片的自供電技術光電轉換效率僅為個位數,未來若能夠進一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將擴大物聯網裝置的應用。◇

延伸閱讀
台北電腦展 大廠搶攻物聯網商機
2015年05月26日 | 9年前
禁燒生煤  雲林縣府槓上經部
2015年05月18日 | 9年前
IBM攜手新漢 快攻物聯網商機
2015年05月07日 | 9年前
國研院動物中心 領航動物試驗
2015年05月0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