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研里程碑 我送首顆CMOS上太空

工作人員進行光學遙測酬載吊掛準備與與衛星本體組合。(國研院提供)
工作人員進行光學遙測酬載吊掛準備與與衛星本體組合。(國研院提供)

【記者方惠萱/報導】
在明年第一季即將升空的福爾摩莎衛星五號(福衛五號)日前完成光學遙測酬載,負責單位國研院表示,這次酬載於福衛五號的光學酬載,百分百由國人自製研發,特別的是,不同於過去他國採用CCD感光元件送上太空,這次酬載於福五的鏡頭採用CMOS感光元件,焦長3600mm,等於把目前數位單眼鏡頭800mm四倍焦段的「超級大砲」送上太空。

光學遙測酬載是福福衛五號的主要任務酬載,將於720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對地球表面取像,可提供地面解析度2公尺的黑白影像,以及解析度4公尺的彩色影像。取得之高解析度影像可應用於國土安全、環境監控、防災勘災、科技外交、科學研究等政府施政與民生用途。

折射方式放入小小衛星

福五的光學遙測酬載主由遙測取像儀、聚焦面組合件與電子單元等三個次系統所組成,三個系統都是國人自主研發。

取像儀部分,由於要把3600mm的超級大砲放到小小的衛星中,國研院團隊採用卡賽格林式望遠鏡的原理,利用折反射原理取像,將尺寸縮小到可以放到衛星當中,國研院太空中心工程師黃柏瑄舉例,這樣的焦段可從離地表720公里的高度看到地表的一台汽車。

聚焦面組合件則是負責把類比的自然光學訊號,轉換成為數位訊號,就像目前數位單眼的功能,將大自然中類比的訊號轉換成充滿01的數位訊號,黃柏瑄說該光學酬載可將藍、綠、全可見光、紅光、近紅外光都轉換成數位訊號。

黃柏瑄強調,聚焦面組合件中的影像感側晶片就是這次光學酬載的重點,目前傳統的光學酬載都受到出口管制,技術相對成熟,不過為了要突破現狀,團隊利用台灣的半導體代工的強項,利用同於傳統CCD的感側晶片,採用數位訊號的CMOS晶片,讓傳輸速度更快,耗電浪更低,也更容易整合周邊的電路,成為獨步全球的創舉。

這次感光元件將傳統獨立五組感測器整合於單一晶片上,福五這次光學酬載使用的CMOS晶片大小12x2.4公分,相當於目前全片幅數位相機感光元件的4倍大,黃柏瑄說,這樣的大小,在一棵8吋晶圓中,只能切割出5片感測晶片。

第三個單位為電子單元,負責訊號處理,可進行影像擷取、壓縮儲存、加密、傳送影像、溫度控制等功能,這次光學酬載影像壓縮比達到傳統的7.5倍,具有128GB的儲存容量,可以即時處理將近1Gbps(925Mbps)的影像資料。

極力克服發射三大挑戰

其實把光學遙測放到衛星內,對目前技術並非難事,不過因為衛星必須經歷升空的極端條件考驗,並最後達到在無重力的空間。這樣高精細度的系統,必須克服在發射過程中的劇烈震動、升空之後的極端溫度等問題。黃柏瑄指出,一不小心就會讓鏡片飛出或是碎裂。

第一個要克服的就是升空過程的強大重力,黃柏瑄表示,這次整組光學酬載140公斤,主鏡重達10公斤,若要承受火箭發射的25G的巨大G力,相當於主鏡要承受250公斤的力量。

所謂G力就是重力,正常地球人承受的為1G,為一個大氣壓力,如果一個人60公斤、承受1G重力,就是60公斤,心臟負荷也就是60公斤,太空人要接受專業訓練,就是必須承受太空梭升空的重大G力,心臟如果不夠力,就無法更努力工作才能讓血液循環,尤其是讓血液送達腦部(這正是高G力讓人喪失意識的原因)。相信許多人都坐過劍湖山世界的G5,該設施俯衝的力量,就是5G的力量。

而在這組光學軸載上,這棵在地球上重達10公斤的大鏡片,必須承受25G的震動,黃柏瑄強調,這也無法利用強力咬合的方式,會讓鏡片變形,該團隊研發出關鍵的膠合技術,讓鏡片在25G的劇烈震動下,直徑45公分的主鏡變形量小於1奈米,他說,畢竟該鏡片變形1毫米,就會造成嚴重失焦。

溫度部分,因為該衛星繞地球運行,當太陽照射到的時候,溫度高達200度c,但是到達陰影面,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溫度可到負20度c,該光學酬載在外部包覆多層隔熱膜,內部更搭載多達51顆的溫度感測器,以及39片的加熱片,讓該光學酬載的溫度控制在恆溫20度C正負兩度,黃柏瑄說,目前預計該遙測酬載可於400度溫差的環境下正常運作5年。

除此之外,重力的影響也會造成遙測酬載上太空之後的誤差,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特殊方式模擬太空無重力的環境,黃柏瑄解釋,如果沒有這樣的測試,鏡片在地球上測試正常,但是到太空重力改變,就會讓鏡片飄移,造成誤差,而團隊在較準後,可讓該光學酬載的誤差量到達及小,角度偏差僅0.00096度,距離誤差僅0.0007mm,這樣的誤差角度相當於在台北101看墾丁豪宅的視角,誤差距離僅一跟頭髮直徑的1/10。

團隊耗時5年盼成功升空

福衛五號光學酬載團隊於2010年成軍,歷經5年的挑戰的克服許多困難,直到今年3月6日攢成所有測試,完成酬載,目前正在進行第一系列測試,預計2016年於美國范登堡基地升空,黃柏瑄說最希望發射成功,也很擔心發射不成功。

黃柏瑄回憶團隊的努力過程,他分享道,有一次團隊請水電工道實驗室內進行水電修繕,該水電工看到他們就問,「台灣也有做這個阿」,團隊回答他說有在做,該水電工默默不語,直到離開前才說以團隊為榮。

對於團隊來說,該顆衛星就像孩子一樣,團隊一步一腳印的研究、組裝直到完成,背負了台灣太空科學研究的使命,也創下台灣太空研究的里程碑,於記者會上,黃柏瑄談到成果語過去努力的時刻相當感動,一度眼眶泛淚。

國研院表示,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的研發完成,顯示國研院太空中心已掌握了太空級光學系統與CMOS影像感測器等多項關鍵衛星技術,奠定了我國自主發展光學遙測酬載的技術能量,除充分展現我國產學研界跨領域的整合能量外,更落實運用台灣產業優勢加值太空計畫的願景目標。展望未來,太空中心將秉持逆風而上展翅再飛的精神,持續勇於面對挑戰,結合國內產學研界,厚植我國太空科技創新與技術升級之研發能量,為下一階段的任務努力以赴。

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規格。(國研院提供)福衛五號光學遙測酬載規格。(國研院提供)
福衛五號模擬圖。(國研院提供)福衛五號模擬圖。(國研院提供)
遙測取像儀正進行例行性結構檢查。(國研院提供)遙測取像儀正進行例行性結構檢查。(國研院提供)
光學遙測酬載完成多層絕熱膜包覆。(國研院提供)光學遙測酬載完成多層絕熱膜包覆。(國研院提供)
全球第一顆應用於太空對地遙測的線型CMOS影像感測器-長12公分寬2.4公分。(國研院提供)全球第一顆應用於太空對地遙測的線型CMOS影像感測器-長12公分寬2.4公分。(國研院提供)
折反射式光學系統。(國研院提供)折反射式光學系統。(國研院提供)

國研院太空中心工程師黃柏瑄。(國研院提供)國研院太空中心工程師黃柏瑄。(國研院提供)

延伸閱讀
學生叢集電腦賽 軟體調校成重點
2015年06月05日 | 9年前
國研院動物中心 領航動物試驗
2015年05月06日 | 9年前
國研院前瞻技術 進攻物聯網晶片
2015年03月2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