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後花園(下)】虎山就是寶 糖廠國小翻轉傳奇

提到操場,許多人直接聯想到宛如田徑場的PU跑道,但PU跑道動輒數百萬,而且平均5、6年就必須汰換、維修,不僅在經濟上所費不貲,也偏離校園朝生態、永續、無毒的發展趨勢。虎山國小因此大力推動「草地操場聯盟」,鼓勵學校轉型為草地操場,「讓校園呼吸」。(虎山國小提供)
提到操場,許多人直接聯想到宛如田徑場的PU跑道,但PU跑道動輒數百萬,而且平均5、6年就必須汰換、維修,不僅在經濟上所費不貲,也偏離校園朝生態、永續、無毒的發展趨勢。虎山國小因此大力推動「草地操場聯盟」,鼓勵學校轉型為草地操場,「讓校園呼吸」。(虎山國小提供)

文/記者黃捷瑄
如果5年前問台南人,台南市的後花園在哪裡,人們可能會回答新化的中興林場。不過隨著仁德糖廠成為文創基地、舊台糖建築整修的微笑虎山藝文咖啡館開張、虎山國小的翻轉傳奇,加上新奇美博物館開館,位於仁德的虎山地區儼然已成為台南民眾的新後花園。

虎山國小入口處不遠的草坪上聳立著一間樹屋,這是課程「小樹屋行動」的具體成果;該課程由提案、討論到興建,師生分工合作歷時半年完成,象徵著「守護校園」,以及「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的視野,現在已成為虎山國小最熱門的景點,誰能想像這裡曾面臨廢校的困境。

數十公頃的虎山林場,當地人稱西瓜山林場,可由虎山國小後門進入。(記者黃捷瑄/攝影)數十公頃的虎山林場,當地人稱西瓜山林場,可由虎山國小後門進入。(記者黃捷瑄/攝影)

虎山國小的翻轉傳奇

虎山國小建校於日治時期大正6(公元1917)年,當時名為「車路墘尋常小學」,每學年只有一個班級,供糖廠日台籍員工子女就讀,一直到昭和16(公元1941)年改制為國民小學,學生來源還是以糖廠員工子女或附近家庭為主。隨著糖業沒落、少子化影響,學校方圓1公里內沒有住家,宛如孤島,曾面臨招生不足、瀕臨廢校的難題。

但近幾年來,虎山國小以生態教育打響了名號,得到家長的認同與口碑推薦,連續2年增班,扭轉了衰落的命運。這項翻轉傳奇背後的推手是2012年到任的虎山國小校長林勇成。這位在教育界服務20多年,同時也是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的他,待過各種規模的國小,這位遴選第一名的校長把第一志願留給了這間迷你的虎山國小。在他眼中,規模小、老師少、少子化……都不是問題。

虎山國小教學團隊設計出循序漸進的環境教育課程,從親近、觀察樹木,到利用森林搜集到的材料創作,逐漸將友善生態環境的態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在這片森林裡奔跑、遊戲、學習。虎山國小教師蔡宜潔說:「孩子學會觀察,也學會尊重大自然。」(虎山國小提供)虎山國小教學團隊設計出循序漸進的環境教育課程,從親近、觀察樹木,到利用森林搜集到的材料創作,逐漸將友善生態環境的態度實踐於日常生活中。小朋友在這片森林裡奔跑、遊戲、學習。虎山國小教師蔡宜潔說:「孩子學會觀察,也學會尊重大自然。」(虎山國小提供)

林勇成相信,「學生數少是教育品質精緻度提升的契機;現在的環境,質比量重要,家長一直在找更好的學校,只要學校夠好,不怕沒學生。重點在於差異化做出來,才能走出自己的特色。」

虎山國小校地1公頃,旁邊有數十公頃的森林,「在我眼裡,虎山就是一個寶。」林勇成說:「當思惟不侷限在校內,把整個大環境納入教學的範圍,便有無限的可能。」

林勇成以經營理念領頭,延伸出許多具體做法;營造師生發揮的舞台,並結合聯盟策略,使位於郊區的虎山國小不再是孤立的點,而是帶動更多人參與的力量。

儘管虎山國小近幾年的成績贏得許多掌聲,但是,林勇成強調:「沒有一個學校可以完全複製別人的成功經驗,我在每個服務過的學校做的都不同,虎山有什麼,應該發展什麼?用這個問題來讓同仁們討論,慢慢凝聚共識。」

如果問成功有什麼祕訣?林勇成建議:「功夫不需遠求,如何回來面對自己學校、師資、設備、環境及文化內部的紋理,在裡面找尋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模式,才能長長久久走下去。」 

虎山國小校長林勇成(左3)1月18日向台北市長柯文哲(左2)介紹水耕蔬菜,柯嘖嘖稱好,次日他在臉書上寫到:「昨天到台南參觀虎山國小,實在讓人羨慕,因為台北市的小學不可能有70公頃的校園,虎山國小的水耕農場,更值得我們學習。」(虎山國小提供)虎山國小校長林勇成(左3)1月18日向台北市長柯文哲(左2)介紹水耕蔬菜,柯嘖嘖稱好,次日他在臉書上寫到:「昨天到台南參觀虎山國小,實在讓人羨慕,因為台北市的小學不可能有70公頃的校園,虎山國小的水耕農場,更值得我們學習。」(虎山國小提供)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很難想像民國99年,「微笑虎山」藝文咖啡館還沒整修的時候,平日到附近走動的人不過20多個,但現在每天數百人來訪已不足為奇,假日更有上千人之譜。看著這裡一點一滴的轉變,微笑虎山的執行長王政道緩緩道出將一棟荒廢建築打造成藝文空間,使之讓人願意佇足、重遊的心路歷程。

「進修館」一樓室內空間開闊,完全沒有柱子,支撐屋樑的四根柱子隱身在入口四個角落,在當時是少見的建築結構。(記者黃捷瑄/攝影)「進修館」一樓室內空間開闊,完全沒有柱子,支撐屋樑的四根柱子隱身在入口四個角落,在當時是少見的建築結構。(記者黃捷瑄/攝影)

這棟咖啡館原為隸屬台糖公司仁德糖廠的「進修館」,於民國51年落成,當時供建教生進修讀書,後來成為宿舍員工的文康中心,二樓設圖書館。民國70年左右,隨著糖業沒落,這一區域逐漸荒蕪,這棟房子因而閒置了20多年。  

直至10年前,王政道看到了這棟房子,就想:「好可惜!這麼好的房子。」儘管早有想運用這地方的想法,等到台糖招標的時候,租金和接下來整修的大筆費用還是一度讓他遲疑,但出於熱情、出於對房子的期望與使命感,王政道最後決定拿出從商積蓄標下這個地方。

王政道按部就班地進行整地、清除入侵植物、打掉內牆與隔間、裝設雙重防水、修補外牆等,甚至復原了現在少見的磨石地板,修復工作持續了至少一年,終於讓進修館從裡到外煥然一新,卻又找回了房子的原貌。

佇立庭院的百年老榕樹,據說是台南老榕中,主幹最高一棵,整俢之初,吊車出動了2次才幫老榕樹理了個清爽的髮型。藝術家吳嘉隆為老建築打造入口彩繪「天地人」。左邊藍色系的牆面象徵「天」、右邊褐色系象徵「地」,中間的通道暗諭「人」。(記者黃捷瑄/攝影)佇立庭院的百年老榕樹,據說是台南老榕中,主幹最高一棵,整俢之初,吊車出動了2次才幫老榕樹理了個清爽的髮型。藝術家吳嘉隆為老建築打造入口彩繪「天地人」。左邊藍色系的牆面象徵「天」、右邊褐色系象徵「地」,中間的通道暗諭「人」。(記者黃捷瑄/攝影)

整修過程中發現,木製窗框內部已腐朽,必須拆除,但並沒有將拆下的窗框丟棄,而在木工翁師傅的巧手下化身為現在咖啡館內的桌子。

那些肖楠、檜木如今用錢也很難買到;更何況,曾經進出進修館的人們「回娘家」的時候,聽到手邊的桌子竟是舊時在圖書館撫摸過的窗框時,那種安心喜悅的表情更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

舊建築整修的微笑虎山咖啡館,處處都看得到藝術品與巧思,這裡還有1年15個檔期的藝術展覽,二樓的會議室作為藝術課程場地,很契合建築物先前「進修館」的名字。(記者黃捷瑄/攝影)舊建築整修的微笑虎山咖啡館,處處都看得到藝術品與巧思,這裡還有1年15個檔期的藝術展覽,二樓的會議室作為藝術課程場地,很契合建築物先前「進修館」的名字。(記者黃捷瑄/攝影)

一個人驚豔這裡的改變後又帶了一群人來分享這個「新天地」,這樣的畫面不斷上演,口碑相傳之下,沒有特別廣告的微笑虎山咖啡館吸引了喜歡寧靜氣氛的人們,特別是年齡層60歲,甚至更年長的族群。  

王政道與「進修館」相遇並租下整修,至今已5個年頭,最原始的構想是營造一個藝術展覽空間,因為不以營利為目的,他說,最大的體悟是「做起來沒有負擔,什麼都可以做,而且很自然。求的不多,無形中得到更多,也看得更清楚,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時間充裕了起來。身體也因為親近大自然變得更好了。」◇

咖啡館每到夏天,緬梔花盛開,散落在草坪上。(微笑虎山藝文咖啡館提供)咖啡館每到夏天,緬梔花盛開,散落在草坪上。(微笑虎山藝文咖啡館提供)
延伸閱讀
微軟TFT合作 科技資源助偏鄉
2015年03月24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