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新後花園(上)】跨海尋覓 再現虎山社糖村歲月

仁德糖廠正門口。(黃捷瑄/攝影)
仁德糖廠正門口。(黃捷瑄/攝影)

文/記者黃捷瑄

偌大的仁德糖廠(舊稱車路墘製糖所)內一座五分車(糖業鐵路)月台邊,矗立著一棟樸實的木造建築,這裡曾經是管理糖廠原物料及成品進出的場所,可說是糖廠的心臟。如今,老建築化身為故事館,娓娓道出附近糖村「虎山社」的故事。

台南十鼓仁糖園區規劃「我的車路墘回憶」特展,重現了日治時期的虎山社生活,而這展覽的誕生也有著電影般的曲折情節。

故事回溯到1909年,車路墘糖廠建立的時候,經營者為了讓員工能夠安心工作,規定日籍員工必須舉家移民台灣,並在附近的虎山造鎮,也就是虎山社。歷經政權轉換及糖業沒落,2003年7月糖廠關廠併入善化糖廠,虎山社如今只剩隱隱約約的路基和光禿的基地。

這棟圍廊環繞的木造建築是昔日「儲運股」辦公室,現在布置為故事館。建築物四面開窗,上下皆設有氣窗,開啟時空氣自然對流,採光通風甚佳,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就是冬暖夏涼、節能減碳的綠建築了!(黃捷瑄/攝影)這棟圍廊環繞的木造建築是昔日「儲運股」辦公室,現在布置為故事館。建築物四面開窗,上下皆設有氣窗,開啟時空氣自然對流,採光通風甚佳,如果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就是冬暖夏涼、節能減碳的綠建築了!(黃捷瑄/攝影)

車路墘故事館 背負百年歷史

十鼓擊樂團2004年承租糖廠倉庫,並予以活化再利用,現在糖廠已成為集表演、教學、展覽與遊憩於一身的文創園區。而十鼓專案、展覽的策展人張靜芬希望,「留下(糖廠)軀殼的時候,也找出裡面的核心。」於是展開了文史調查計畫。

糖廠的糖蜜槽變身咖啡館、內藏7公尺高的旋轉溜滑梯,還有天空步道連綴其間。(黃捷瑄/攝影)糖廠的糖蜜槽變身咖啡館、內藏7公尺高的旋轉溜滑梯,還有天空步道連綴其間。(黃捷瑄/攝影)

孰料百年歷史的仁德糖廠編制幾經異動,加上過去文化資產保存的風氣尚未普及,許多歷史文件因此佚失。然而文史團隊鍥而不捨,又詢問了與糖廠幾乎同時誕生、至今仍正常運作的「虎山國小」(前車路墘尋常小學)。虎山國小提供了三封日本來的信,文史志工們循著信封上的地址寄信,希望找到曾經生活在糖村的人們。

志工們寄的這三封信一封被退回、一封石沉大海,所幸最後一封讓他們收到了電子郵件回覆,該信由收件人前原清廣的兒子前原博久寄出。因為這封台灣的來信,前原博久才知道父親出生於台灣,曾在台灣生活過一段時間。驚喜之餘,他對台灣產生了強烈的親切感,想了解父親的過去,便與文史團隊連繫。

在前原博久的協助下,台灣的文史團隊認識了「車路墘會」的高井雄三先生及池田惠美女士。「車路墘會」是由曾經生活在車路墘的日本人組成,他們二戰結束後回到日本,仍定期聚會保持著聯絡,有的還多次來台看望故鄉及朋友。

2014年,張靜芬赴日本東京與高井雄三、池田惠美及前原博久訪談,高井、池田兩位老人家抱著「人生最後一次同學會」的心情前來,讓張靜芬覺得辛酸,也感受到時間不等人的急迫性。

高井雄三(婚後改姓)7歲移民台灣,他的父親飯島正藏是日治時期車路墘小學最後一任校長。文史團隊於是根據高井提供的照片、手稿,重建了1940年代的糖村配置,呈現在故事館裡。

十鼓文史團隊復原的1940年代糖村配置圖,裡面有神社、阿彌陀佛亭,也有販賣部、郵局……中央地勢略高的地方是水塔,最北端有小學。在這裡,神社的祭典、相撲、棒球、網球、射箭都是糖村生活的一部分。(黃捷瑄/攝影)十鼓文史團隊復原的1940年代糖村配置圖,裡面有神社、阿彌陀佛亭,也有販賣部、郵局……中央地勢略高的地方是水塔,最北端有小學。在這裡,神社的祭典、相撲、棒球、網球、射箭都是糖村生活的一部分。(黃捷瑄/攝影)

在訪談紀錄片中,80多歲的高井如數家珍地說出台灣的食物、水果及景物,還叫得出糖廠長官的名字,彷彿數十年的大時代變遷,從來沒有抹滅他對車路墘的情感與記憶。高井很意外在離開故鄉數十年後,因為張靜芬的一個念頭,能夠與自己的童年再次相遇。

在台灣出生的池田惠美感謝文史團隊遠渡重洋,留住了他們的童年記憶。她形容:「台灣有那麼多的事情,張小姐卻願意做這件米粒般的事。」

張靜芬說:「大時代中小人物的人生,有無奈、有艱澀。雖然文史工作能記錄的只是無數故事中微不足道的一點點,但閱讀這些故事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因為這些故事了解舊時代的背景,以及地貌形成、變遷的過程,愛土地的素養會厚一些。」◇

想拜訪仁德糖廠、虎山社,只要搭乘台鐵至台南的保安站,再徒步10至20分鐘就能抵達,臨近還有新奇美博物館、虎山林場等景點。(黃捷瑄/攝影)想拜訪仁德糖廠、虎山社,只要搭乘台鐵至台南的保安站,再徒步10至20分鐘就能抵達,臨近還有新奇美博物館、虎山林場等景點。(黃捷瑄/攝影)

仁德糖廠大事記

◆1909年,由日資「台灣製糖株式會社」設立,舊稱「車路墘製糖所」。

◆1910年,正式開工生產,產品為品質介於粗糖與精糖之間的「耕地白糖」。這項產品由於物美價廉,深受當時中國大陸等較落後市場的歡迎,企業因此競相投入耕地白糖的生產。車路墘製糖所是耕地白糖製作初期規模最大的一座,產能1,200公噸,具指標性意義。

◆1946年,「車路墘製糖所」由「台灣糖業公司」接收,名稱維持不變,直至1969年才更名為「仁德糖廠」。

◆1951至1976年,由於政府推動農工業相輔的政策,加上國際糖價穩定,成就了戰後台灣糖業的黃金期,台糖成為最賺錢的國營企業,唯1966至1971年間國際糖價下跌短暫受挫。

◆1976年,因國際糖價下滑,糖業從此一蹶不振,台糖逐漸縮編、關廠。

◆2003年,在最後一次製糖後關廠。

◆2004年,部分倉庫出租給十鼓文創公司。

故事館布置成小學校長飯島正藏的家。(黃捷瑄/攝影)故事館布置成小學校長飯島正藏的家。(黃捷瑄/攝影)

展覽資訊

◆十鼓仁糖園區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9:00~21:00(週五、六延長至21:30,週一休園)

◆「我的車路墘回憶」特展開放時間:
週三至週六,13:30~17:30(週日、一、二休館)

延伸閱讀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老屋新生 打造藝文咖啡館
2015年02月15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