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蘋果化堪憂 學者:閱聽人應改變喜好
台少盟19日公布金芭樂獎得主,《蘋果日報》今年除獲得3項單一新聞金芭樂獎仍繼續蟬聯金芭樂總冠軍,不過《蘋果日報》得分率63.9%比去年68.1%低。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祕書張育菁指出,《蘋果日報》自律委員會成立以來雖然不斷有進步,但《自由時報》及《中國時報》金芭樂獎得分率越來越高,代表媒體還是繼續追逐腥羶色,媒體自律還需要加強。
「阿基師新聞有必要全程一字不漏的播出嗎?」張育菁表示,即時新聞的推動以及手機軟體訊息傳輸越來越快速,許多即時訊息發出去,可能沒時間查證、未顧慮會影響兒少或有沒有善盡社會責任,還是製造了慌亂?
她說,媒體、自律委員會應該為自己的新聞品質把關。除了媒體自律,還有他律,閱聽人不只關電視或罵媒體,可向台少盟、媒管、NCC、報社發聲,透過多方管道執行媒體他律行動。
師大大眾傳播研究所副教授暨所長王維菁指出,由於網路及社群媒體,未來網路即時新聞可能是消費者接觸新聞的主要方式與管道。對新聞媒體而言網路就像新天堂樂園,因為欠缺新聞倫理底線或標準,以為做什麼都可以。不過,今年狀況改善很多,起碼媒體認知到還是有新聞倫理限制。網路新聞底線在哪,需要學界、社會與媒體共同摸索。
王維菁表示,公民團體雖努力監督新聞媒體,但媒體業者可能不在意,若要解決這些新聞內容惡質問題,可能仍需從結構面解決,包括閱聽人、消費者的喜好要改變,民眾應知自己的社會責任,不只是純粹的消費者,也是影響社會環境與狀態的責任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