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補助 婦團:生了養不起

婦女團體籲政府,與其補助人工生殖,不如將經費投入增加產檢與生產的健保給付,改善生產照護環境。(記者施芝吟/攝影)
婦女團體籲政府,與其補助人工生殖,不如將經費投入增加產檢與生產的健保給付,改善生產照護環境。(記者施芝吟/攝影)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公布明年起將實施3階段人工生殖補助政策,預計有4千名新生兒出生,台灣女人連線、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以及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目前國內產婦生產環境並不友善,過去國健署都以沒有財源拒絕增加產檢的健保給付,呼籲衛福部應將經費優先使用提供產婦完善的生產照護環境。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說,國內人工生殖技術成熟,但是近10年來,人工生殖存活率約在27%,一對夫妻要做3到4次才能成功擁有小孩。政府投入逾9億元來補助經濟拮据不孕夫妻,其中有七成的經費是花在失敗療程上,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她指出,少子化原因不是生不出,而是養不起,政府既然有生的政策,也該有養的配套。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整體懷孕生產環境不佳,一直以來,孕婦產檢給付不足。

針對國健署提出,將產檢超音波給付次數提高到3次,但國健署總說沒經費,現在有經費又不花在刀口上。她舉例,若一年有20萬新生兒,加上國健署預估的3年4千名新生兒,超音波給付從1次提高到3次,費用從350提升到550元,僅花2億6千多萬費用,更能保障孕婦專心照顧胎兒。

滕西華批評,國健署不能只管成功受孕這事,即便有健保支持下,孕婦產檢過程仍需自費8千到1萬6,300元不等,負擔很重,更不用考慮生產後坐月子費用也很昂貴,若想增加人口紅利,提高生育率,降低少子女化應該在懷孕生育如何把孩子養大,如何負擔教育費。「孕、生、養、教才是可以提高人口紅利的方法,希望國健署不要只是販賣希望。」◇

延伸閱讀
飲食危害可能導致不孕
2015年04月08日 | 9年前
黑心食品當道 女人「難孕」
2015年03月07日 | 9年前
衛福部明年起 補助不孕夫妻
2014年08月27日 | 9年前
衛福部明年起 補助不孕夫妻
2014年08月27日 | 9年前
男性不孕 中醫強調「精製」品質
2014年07月31日 | 9年前
陸白領生不出娃 非法代孕崛起
2014年08月06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