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三角洲 生態汙染失衡

【記者張雅云/綜合報導】

多瑙河三角洲(Danube Delta)位於羅馬尼亞東部黑海入海口處,面積6千平方公里。其中河灘占總面積25%,其餘是水草地、沼澤和湖泊等,是歐洲現存最大的濕地。這裡風光絢麗,資源豐富,被譽為「歐洲最大的地質、生物實驗室」。

三角洲兩岸長滿高大的橡樹、白楊、柳樹和各種灌木。蘆葦遍布三角洲,覆蓋面積占2/3,是世界的蘆葦主要產地之一。多瑙河三角洲水網密布,有176種鳥類繁殖,包括天鵝、金翅雀、熱帶的江鶴、北極的白頂鵝、西伯利亞的長尾貓頭鷹、鵜鶘、蒼鷺等。每年有來自歐、亞、非及地中海地區超過百萬隻候鳥遷徙至三角洲繁衍,是歐洲飛禽和水鳥最多的地方。

在過去50年左右,多瑙河三角洲一直遭受汙染的威脅,動植物、捕魚量急劇下跌,僅在過去10年中,就有5種鳥消失,8種鳥數量減少,27種變得稀有,18種瀕臨滅絕。

造成多瑙河三角洲脆弱的生態系統日益失衡因素有:一、湖泊和運河的乾涸和疏浚。二、在一面積420平方公里區域引進了農業,尤其是種植玉米,現已證明,能生長莊稼的土地還不足一半。三、拓寬運河,以便通行大型遠洋船隻。四、用重型機械集中收割蘆葦,以便為造紙廠和纖維素廠提供原料。

此外,多瑙河水的汙染也急劇增加。許多工廠和農工聯合企業將硝酸鹽、油渣、汞和殺蟲劑傾倒進多瑙河及其支流。城市排水溝則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進多瑙河,引發疾病流行,如豬瘟、B型肝炎和霍亂。1960年在黑海捕到的魚種中80%現已消失,水中生命遭毀滅的趨勢仍在繼續。

為改善多瑙河三角洲的生態災難,當局1990年停止了排水工程,1991年又將三角洲作為生物圈保留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在圖爾恰成立了多瑙河三角洲研究所。

專家也組成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考察團,對三角洲進行考察及改善。羅馬尼亞並於1993年通過加強三角洲保護的法律。機械化蘆葦收割和開墾工程也已逐漸縮小。即使如此,若想大幅的扭轉當前趨勢,仍需國際社會的支持。◇

延伸閱讀
濕地保育法上路 因地制宜利用
2015年02月02日 | 9年前
數百萬瓢蟲入侵羅國城鎮
2014年11月12日 | 9年前
羅馬尼亞怪石 遇水長大還會走路
2014年01月03日 | 10年前
匈牙利國慶 煙火照亮多瑙河
2013年08月22日 | 11年前
辣椒摩托車 新創意吸睛
2013年07月10日 | 11年前
賴榮孝領荒野遊俠
2012年05月10日 | 12年前
空前低溫 多瑙河6國河段冰封
2012年02月10日 | 12年前
民眾抗議不斷 羅馬尼亞總理辭職
2012年02月06日 | 12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