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從說故事開始

 (Fotolia)
 (Fotolia)

文/順子

母親很擅長說故事,我的孩童時期都是在她的故事中度過。在故事中,我了解了歷史,知道了村莊的往事,在故事中,我也建立了明辨是非的價值觀。

在母親的眼中,所有的故事都有教育意義,正面的故事可以做為為人處事的典範;而負面的教訓可以避免我們重蹈覆轍。這些故事就像一塊塊磚瓦一般,建構我的傳統價值觀,它們是我家庭教育的基礎。

國小暑假時,我和母親一起上山割竹筍,途經山坳休息。她常常指著另一座山的山頭說:清代山頭上住著一户窮人家。這戶人家迫於生活,會到富有人家的水稻田偷搓點稻穀。她又指了指山下那片綠油油的稻田說道,「誰知道,稻田的主人竟然開弓引箭射殺了偷稻的人。富人做了這種缺德事後,家人突然瘋了,而且家族每代子孫都會出現精神異常的現象。」母親接著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有量就有福。」如果田主人能有更大的肚量也許子孫會更興旺。聽完她的故事我彷彿看到清代時期的家鄉。

 (Fotolia)
 (Fotolia)

回程時,我們揹著整麻袋的竹筍經過國小,母親又指著附近一間屋子。她說,日本時代這裡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為人善良樂善好施,可惜膝下無子。一天,他們到山上撿柴,竟然發現一個棄嬰。老夫妻很高興就把他取名為「天來」,認為是上天送給他們的禮物。天來長大後很孝順,讓老夫妻快樂地安享了天年。真是「積善之家有餘慶」、「天公疼憨人。」母親又為這個故事下了個註腳。這個故事簡直就像台版的桃太郎一樣新奇。更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我熟悉的天來伯竟然是故事中的主角,棄嬰兼孝子。

下山後,我們揹著竹筍到停放機車的地方。我將麻袋綁在機車上並在空地稍做休息。母親喝了口水後又說,這裡叫「吃茶寮」,以前是挑夫挑筍乾休息的地方,日治時期有一個叫林秋的商人在這裡煮茶給往來的人解渴。他的善行受到挑夫們的感激,子孫也開枝散葉各有發展,鎮上老人大多記得他的善行。真是「渴時一滴如甘露。」做人就是「積善成名,積惡滅身。」

這種傳統價值觀的建構,常常都在進行著。村裡如果有人遠赴他鄉討生活,她就會期勉我們做事要像撒網捕魚一樣,「東港無魚西港拋,西港若無魚就點燈熬。」不然就告訴我唐山過台灣時,祖先說過的話,「台灣土地這麼大,若要做牛就不怕沒犁拖。」期勉我們要勤奮。因為母親的故事,我知道了故鄉的過去,也因為母親的故事我漸漸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母親的家庭教育就是故事的家庭教育。◇

延伸閱讀
提升親子互動與樂趣的五個妙方
2015年03月05日 | 9年前
離婚父母應避免的五大錯誤
2014年12月30日 | 9年前
阿兜仔演故事 偏鄉學童樂翻
2014年08月26日 | 10年前
幸福人生從家做起
2014年06月18日 | 10年前
兒歌新面貌 國樂戲劇為主軸
2014年02月24日 | 10年前
全民說故事 譜寫島國容顏
2014年02月13日 | 10年前
台南防網路成癮 防制中心上線
2013年12月24日 | 10年前
推家庭教育年 教部開放便民APP
2013年08月04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