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5年:從「歷史的傷口」變成「現實的傷口」(下)
陳為廷說,為什麼從2009年開始,有那麼多台灣學生加入舉辦六四晚會?因為學生清楚感受到中國的威脅,從2008年野草莓學運,少少的人在自由廣場坐了一 個月開始,到了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一直到今年的太陽花學運,學生不選擇主流媒體論述的「大國崛起」,而是開始去思考如何面對中國的威脅?並決定跟中國人站在一起,重新去記取國家暴力。陳為廷說,25年裡面,集合所有人的努力,並在記憶的基礎上,「去思考如何跟中國人共同奮鬥,打垮欺壓人民的政權」。
基進側翼青年政團的妖西(劉敬文)說,「正是因為我是台灣人。我們必須透過六四,讓更多的台灣人知道,中國政權的邪惡跟殘暴,我們必須要知道這一點。透過這樣的一個對照,我們才能夠更了解台灣的現況,雖然不理想,但是是由許多許多前輩奮鬥而得來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我們才能過透過六四做一個對照,了解台灣今天的民主、自由和人權有多麼的珍貴。需要我們很用力很用力地去守護它。我們不可以因為中國的經濟利誘,而放棄前輩們爭取來的東 西。」
太陽花學運領袖林飛帆認為,台灣人給外界的印象是長期對六四普遍無感,他認為:「台灣人不該對中國、對六四無感」「但我們關心六四、關心中國的理由也不應該是擁抱同胞的,那種國族式的關心;而是應該站在對中國底層人民的關心去關心。」
林飛帆是在臉書發文紀念六四,他說:「前幾天香港記者打電話來詢問,台灣年輕人為什麼對六四無感?為什麼每年台灣紀念六四的活動,都不像香港那樣上萬人參 與?」他回答:「台灣人不是對於六四無感,而是對於『中國』沒有特別的感情,特別是年輕一代,這當然有它的歷史成因。不過,我很同意王丹老師提出來,我們應該更細緻的區分中國、中共政權、中國人民(公民社會)。只有更清楚地區分這三者的差異,才能夠更認識中國,同時找到推促中國民主化的動力。」林飛帆說: 「香港的占領中環正在弦上,此時此刻,台、港、澳的公民運動崛起,無疑都是對於中共政權強勢威逼的抵抗力!」
可以說,台灣社會的六四記憶已完成了承傳和年輕化與現代化了。可是,這一大段的引述都是主流媒體刻意迴避的內容。這些台灣媒體「每逢六四,裝作沒事」十分可恥。陳為廷在晚會上特別提出,1989年有一首歌「歷史的傷口」聲援六四,「但這些歌手現在都跑到中國去賺錢,對於六四、服貿議題都噤聲」。
不只是唱歌的,連策劃發起「歷史的傷口」的一群人全都失聲,只是google與維基百科上仍留有他們的名字,youtube還有他們的大合唱呢!十分諷刺,被年輕人當眾指出來,不知如何見人。
每年都有六月四日,未來還可以這樣打混下去嗎? 「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摀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歷史的傷口」歌詞所唱的,已成了這些「每逢六四,裝作沒事」的人「現實的傷口」了。(本專欄僅代表作者意見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