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長副作用 韓國社會壓力大 自殺率攀高

韓國漢江上的麻浦大橋,因為每年從此橋躍下的自殺者超過百人,首爾市政府在此設立勸阻潛在的自殺者的雕像。(AFP)
韓國漢江上的麻浦大橋,因為每年從此橋躍下的自殺者超過百人,首爾市政府在此設立勸阻潛在的自殺者的雕像。(AFP)

【記者黃捷瑄/綜合編譯】

提起韓國,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傲人的經濟成長,然而韓國報紙卻常出現某名人或政治人物受辱自殺;學生因為沒有進入一流大學從大橋一躍而下,或者生病的爺爺以「減輕家庭負擔」為由自殺。韓國的高速經濟成長,究竟給他們帶來多少負面影響?

據《全球郵報》報導,為了要在工作、學業、關係、照顧家人上「成功」,韓國人生活在高度精神壓力下,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在已開發國家中,韓國的自殺率最高。韓國每天平均有40個人自殺,2012年,自殺成為韓國第四大死因。

當年輕人沒有實現社會對他們的期待,或沒有找到完美工作或伴侶時特別感到無助。而老年人會以減輕照護的負擔而結束生命。此外,據OECD,韓國在離婚率、酒精消費及家庭債務上都「名列前茅」。

「文化矛盾」

近20年來,韓國自殺率增加了2倍(近2年增加速度趨緩)。賓州大學的社會學家帕克說,韓國的經濟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經濟及社會轉變對民眾形成令人困惑且高壓的「文化矛盾」,在極端的情況下導致自殺。換句話說,這是新與舊的問題。

現代、個人主義經濟需要在學校及職場激烈競爭,而傳統儒家期望年輕人互利互惠、照顧家庭。帕克說:「人們接收到的訊息是抵觸的。家庭在傳統上有著促進認同感及有效社會福利的作用。但決策者還沒有為個體設計足夠的政策,而寧願把負擔給核心家庭承擔。」

帕克說,一些貧窮及受苦的韓國人自殺,他們是社會福利制度沒有照顧到的人;其他有因為沒有考上理想大學或未取得良好工作而自殺。

此外,韓國為了保持其出口競爭力,以最貧窮的人民為代價,將最低工資壓在每小時4.57美元(約新台幣135元),更難消除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感情脅迫

今年3月的一起自殺案件震驚韓國社會。一名參加真人配對節目「另一半」(The Mate)的29歲女子千(音譯),在拍攝節目的旅館內自殺。她的遺書說,她的生命「充滿戲劇性」,不想再活下去。千在節目錄製結束後自殺。

該節目為SBS電視台的實境節目,讓青年男女在稱為「愛情村」的旅館內生活一週,節目跟拍他們的生活、想法。參與者也會遇到種種競爭、考驗,以在結束時候得到配對機會。

批評認為,節目中的參與者為了找到戀愛對象,必須通嚴酷的考驗,使參與者在巨大的情感壓力下。死者的朋友後來對媒體說,千擔心導演打算把她描繪成悲慘的棄兒。SBS電視台對此道歉並停播節目,但拒絕對事件負責。◇

延伸閱讀
亞洲首座「谷歌校園」落戶首爾
2015年05月12日 | 9年前
世越號船難船長判無期徒刑
2015年04月28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