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第三課 留一點愛給家人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想好要去哪度過了嗎?如果沒有,不妨將時間留給親愛的家人,趁機體會與家人共處的美好時光吧!
上個月的清明連假,幾個學生一考完期中考,就開始計畫接下來的4天的假期,摩拳擦掌地招募志同道合的朋友,準備趁春光明媚去走踏名勝古蹟。
當所有人把行程表拿出來安排時,一個微弱的聲音發出了:「不好意思,假期我要回南部掃墓!」
「掃墓?掃墓是大人的事,我們不用吧!你不怕中暑,還有……」同學不能理解他的心思,甚至有些戲謔地說。
當我從窗外聽見這些對話,依稀明白那個孩子應該遇到和同儕觀念歧異的困擾,有點心疼他在群眾壓力下的左右為難。
「好了,大家這麼熱鬧,在分享什麼新知好聞呢?」我故意好奇地問。
「老師最會享受生活了,假期要去哪裡度假呀!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孩子有些討好地問。
「清明節嗎?我要回南部掃墓,順便帶媽媽去踏青、郊遊。」我開心地說。
「老師哦!你怎麼和某某一樣,還掃什麼墓,虛擲美好時光,很瞎耶!」孩子因失望也有些挑釁地回答。
「你們知道清明的意義,放假的原因?」我問他。
孩子們都沉默了,也開始在思索這個看似簡單卻無法回答的問題。
「放假都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有點瞎哦!」我用他們慣用的詞彙來回答。
孩子天真地笑了,幾個親近的孩子還央求我快說答案。
我故弄玄虛地說:「《歲時百問》提到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的墓祭,後來民間百姓也學著在清明祭祖掃墓。所以,歷代的騷人墨客也留下了和清明節相關的詩詞。杜牧的〈清明〉就寫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心情,你們應該都倒背如流了吧!」
孩子聽完有感而發,順便問我:「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清明有關嗎?」
我察覺對話的方式,真的很容易引發孩子的好學與求知慾。
接著,我以專業的口吻回答說:「仔細聽來,老師開講了!《清明上河圖》是描繪北宋京城河道兩岸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也把汴京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栩栩如生地呈現。不管詩人賦詩吟詠清明的淒迷,還是畫卷勾勒清明真實美麗的實景,都隱含我們對家人團聚的歡樂,對祖先開創家園的思慕之情。希望你們也要學學古人把時間留給家人,一起感受古人掃墓、祭祖、郊遊的傳統習俗外,也能在乍暖還寒時,與家人一起感受和煦春天的溫暖,一起積極奮起邁向下一個時節。這是清明的意義,也是放假的原因哦!」
原本,那位受到困擾而蹙眉的孩子,用著知己的眼神望向我,那閃閃的眸光中,是有靈犀的感動,也是我們想把重要時光留愛給家人的心意。
孩子們,不管長多大,都別忘記家人曾經守著陽光守著你的無怨無悔,記得留一點愛給他們,換你成為他們生命的一盞微光,靜靜陪伴、默默守候。老師相信,家人因你們的攜手同行而感受到季節遞嬗的起伏,也體會到家人共處的美好時光,一直都在,一直都在身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