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關的診斷與處置

類風溼關節炎關節受損(wikipedia)
類風溼關節炎關節受損(wikipedia)

文/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類風溼性關節炎在多發性關節疼痛時,手、腳可照X光,在類風關早期,X光可能看不出什麼變化,或能看到骨量減少(Osteopenia)、軟組織水腫,或是關節間距縮短,當疾病進一步發展時,就可看到骨質侵蝕與關節鬆脫。

懷疑是類風溼性關節炎時,可以檢查血清,看有無類風溼因子(RF),這是一種非特異性抗體,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大部分都有,但有15%病人沒有。類風溼因子不光出現在類風溼關節炎病人身上,乾燥症、C型肝炎、慢性感染與正常人的10%都有可能出現。

Anti-CCP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抗環瓜氨酸肽抗體)是一種經過一連串改進演變而製成的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抗體,早在1964年就在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發現了一種抗體叫做Anti-filaggrin抗體,其對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專一性很高,但是敏感度卻不高,無法有效掌握病症。後來經過不斷的研發,取其有效的抗原成分,製成Anti-CCP抗體,不但保留了其原有的專一性,更提高了其敏感度。目前很多研究指出,Anti-CCP抗體陽性的類風溼性關節炎病人比陰性的病人較早出現骨頭破壞,且破壞的速度也較快。

2010年類風溼關節炎診斷標準(The New ACR/EULAR RA Criteria 2010),是最新的診斷標準,用積分來計算,若有6分(滿分10分),就可以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這其中分為A、B、C、D四項,A:受侵犯之關節,1 個大關節0分,2~10個大關節1分,1~3個小關節2分,4~10個小關節3分,超過10個關節5分。B:血清學RF和Anti-CCP抗體都正常0分,RF或Anti-CCP抗體兩項中有至少一項高於正常值,但數值低於正常值的3倍2分,RF或Anti-CCP抗體兩項中有至少一項高於正常值,且數值高於正常值的3倍3分。C:急性發炎指標,CRP和ESR正常0分,CRP或ESR高於正常值1分。D:症狀出現多久了,少於六週0分,多於六週1分。

這新的診斷標準已顯示出對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更深入了解與診斷的進步,在這新的標準中,血清檢查自體免疫的診斷占主要部分,在疾病早期骨頭沒有受到損壞前,Anti-CCP抗體適合於疾病的診斷,骨頭損壞後主要靠影像學診斷出類風溼性關節炎。也不是每個關節痛的病人都要懷疑是類風溼性關節炎,通常要兩個以上的關節疼痛,晨僵超過一小時且持續六週以上了,才會進行類風溼性關節炎診斷的動作。有許多疾病會呈現類似症狀,讓人懷疑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發作,常見的有痛風、退化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僵直性脊椎炎、C型肝炎等等。

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類風溼性關節炎不談治癒,而是講求如何改善症狀,減緩疾病的進展。藥物的治療要早且要積極,目標就是減緩關節的疼痛與腫脹,預防關節變形,維持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藥治療只可做輔助治療,在發炎期只能清熱涼血消炎,如使用牡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等,絕對不可輕用補藥加重發炎。◇

延伸閱讀
類風濕持續治療 健康又樂活
2013年10月07日 | 11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