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習俗:猜燈謎、吃元宵、觀燈

放天燈。(中央社)
放天燈。(中央社)

文/貫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製謎,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趣味,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做為食品,在中國由來已久。從宋代開始,民間即流行一種專在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煮湯、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漢明帝永平年間(西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燈在台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遊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遊走,好生男孩)。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古代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時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也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延伸閱讀
新莊老街慶元宵 大鼓腰鼓隆咚蹡
2015年03月06日 | 9年前
4顆湯圓一碗飯 茶湯代甜湯減熱量
2015年03月05日 | 9年前
4顆湯圓一碗飯 茶湯代甜湯減熱量
2015年03月05日 | 9年前
元宵戲說
2014年12月31日 | 9年前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