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應早日通過「台灣人權決議文」
民進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最後一次「華山論劍」,主席是立法委員柯建銘,他在會中發送了一份書面意見,指出,「本黨的台獨黨綱是民共雙方往來的障礙……台獨不再是禁忌而是可以公開倡議的政治立場之時,是否有必要再將台獨黨綱視為緊抱不放的教條,確實是可以討論與商榷」。
因此他贊成,在以民主、人權、自由、法治「共同價值觀」的基礎,與「本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社會核心價值不變」的條件下,進行「台獨黨綱既已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民進黨應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本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的行動。
這個提法有一定程度的刺激性,柯建銘委員認為,民進黨不論是否執政,一定要有一個全新的對中戰術、戰略思考,目前已到了黨內所有意見整合的迫切時機,還有對各類社會團體之間,要有共同正向的導引。他主張一切過程透明,民進黨的核心價值是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可以明白的做為未來的前提與議題。不過台灣的媒體引述柯委員的話,都不夠精確,只斷取「凍結台獨黨綱」,而不提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的重點加強,其實是一種曲解。
在2014與2016兩場大選之前,民進黨要有定見,不但要領導輿論,將來的兩岸互動,不應還是國、共之間的「價格談判」,因為這條路已走進死胡同(服貿就是個顯例),而是兩岸之間必然進行「價值對話」,這是未來不可避免的場景,民進黨才有這樣的歷史正當性。只要民進黨所代表「台灣共識」,以人權為核心站穩戰略高點,將有機會主導未來的兩岸機遇。
去年12月11日立法院全體委員無異議通過「台灣關懷中國政治犯名單4033名」決議文,今年11月12日立法院又通過「台灣反對中國成為聯合國人權理事國」決議文,全是由民進黨的立法委員提出,都透露了兩岸歷史發展的人權脈絡,是不可逆轉的走向。
柯建銘表示,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的核心價值沒有改變,但為了重返執政,民進黨要積極務實的踏出一步,「展現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掃除選民對民進黨的錯誤刻板印象」。 對引發黨內批判,柯建銘表示,他願意受挑戰,他提出凍結案,「這步踏出去,才有下一步」,1月9日將是民進黨要做一個決定的重要時機,柯委員將會有進一步的提法。
他強調,民進黨堅持台灣主體性核心價值,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仍然沒有改變,支持民進黨的人,都知道他在講什麼,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因為有1996年的總統直選,才有1999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灣前途決議文」第一句,就是「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句話就已經推翻1991年台獨黨綱說「如果台灣共和國要成立」,因為已經實現了,目前國號叫「中華民國」,任何現狀改變需要2,300萬人投票決定。
她說,「台灣前途決議文」相當程度已經修正台獨黨綱,如果這樣詮釋的話,大家可以接受;但「如果設定前提是為了民共交流,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疑慮」。不過,她基本上肯定柯建銘委員的用心。
這次的會談,其實不只是「凍結台獨黨綱」的意見表達,原設定的主題,引言人不約而同都以「人權」當做論述的核心,不論是徐偉群教授的「自由人宣言」。曾昭明提出,「以人權為本重構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鄭麗君委員,提出以人權保障為導向的「典範轉移」,促請民進黨早日通過「台灣人權決議文」,她指出,「所有過去與未來的兩岸協議或合作關係,都必須重新經過人權審查機制…人權的保障與促進,應被視為與中國交往的最重要元素」。
這些談話是過去民進黨價值觀的總和,都在這個最後一次「華山論劍」中,落實了保障人權的具體內涵。以人權為核心的對中關係論証,有別於其他政黨立場,而且恐怕也是這個關鍵的時代,民進黨的天命與不可迴避的責任。
(本專欄僅代表作者意見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