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乾隆(下)
乾隆皇帝天資聰穎、好古敏求,自幼學習滿、漢、藏、蒙多元文化,且得天獨厚坐擁豐富的皇室收藏,培養出深厚的人文素養。他同時兼善詩、書、畫、園林設計等,格局恢弘。在他指導下的宮廷藝術,更展現出盛世帝王高尚的品味與格調。
這些豐富的創作與極致的藝術愛好,除了來自乾隆皇帝本身勤奮的求學態度外,其童年獲得皇祖康熙、皇父雍正兩帝的用心栽培、帝師名儒的啟迪誘導,以及皇族長輩兄友間的切磋砥礪,均為他的學養紮下良好堅實的基礎。
乾隆皇帝與康熙皇帝祖孫情深,十二歲時首次與康熙在圓明園牡丹台相會,聰穎敏睿深獲帝心,隨即被召入宮中養育,並曾隨侍康熙帝巡幸熱河避暑;康熙帝揮灑宸翰,親授書課,弘曆耳濡目染,對其啟迪必然影響至鉅。
皇父雍正對弘曆教育非常重視,先後為他遴選多位名師,包括日後被乾隆尊稱為「三先生」的福敏、朱軾與蔡世遠三位經學大儒,在奠定乾隆學問根基、經史造詣厥功甚偉。皇族成員如皇后富察氏、二十一叔允禧,對乾隆的藝術愛好與興趣也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乾隆皇帝遍覽宮中典藏,留下鑑賞印記;他經常吟哦歌頌,寫下賞析詩篇;他引經據典,考證校異,修正己見;他博覽古今,兼容異域,引領清宮製作。他的博學多元與帝王思想,形塑出他以古為貴、仰慕文人、勇於創新、追求奇趣等多元的藝術品味;他雄視古今、卓爾不群,成就了乾隆時代的藝術風格,迄今仍令世人嚮往。
生活藝術
乾隆皇帝對藝術的品鑑與創新,基於其對藝術文化的深切愛好,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處處表現出對藝術活動與文化事件的投入。乾隆皇帝在位的六十年中,超過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各地遊歷,不論東巡祭祖、移蹕承德避暑山莊或是六次南巡,凡所到之處、所遇之境及所見之物,無一不觸動他的內心世界。
遊歷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乾隆皇帝揉合漢族士人追求學問修養與滿族騎射巡狩的傳統習慣,巡幸遊歷成為生活中重要一環。他在位六十年間,出宮遊歷多達一百五十餘次;一年當中,離開紫禁城居於圓明園等行宮也幾占一半以上。
乾隆皇帝各式的遊歷,當以其六次南巡最受矚目。相關官書檔案與輿圖繪卷,留存也最為豐富。南巡路上,固然有一系列公務訪察;但公餘之暇,乾隆皇帝即輕騎簡從,尋幽訪勝、品茶賞景、作畫賦詩、考察古蹟,充分享受江南文士的藝術生活。
每至勝景,即命畫師對景寫生,回鑾後於皇家御苑模仿建造;若發掘地方才藝之士,更召赴內廷服務,例如:徐揚、張宗蒼兩人,即是乾隆皇帝於第一次南巡所發掘的繪畫人才。
遊歷不僅擴大乾隆皇帝的見聞,身歷其境的過程,更對他的藝術品味產生深刻的影響。他回憶父、祖先人的事蹟,想起古聖賢哲的作為,對照隨身攜帶的藝術作品,反芻閱讀使其文化素養日漸深厚。
身為一國之君,乾隆皇帝的生活幾乎等同於政治,然而他內心充滿著對文人世界的憧憬。盤山的靜寄山莊是他所嚮往的恬靜居所,在繪畫無限可能的世界中,透過畫面構圖與內容的共同闡釋,透顯出乾隆皇帝個人深層而多面向的人生哲學思維。
怡情樂志
從乾隆皇帝幾方閑章印文,如「幾暇臨池」、「典學勤政」、「聊以觀生意」、「琴書道趣生」及「行樂信天真」都說明他在日理萬機之餘,醉心於怡情樂志的藝文生活。受到內府大量典藏文物啟發,乾隆皇帝常令宮廷畫家仿製前人畫作,讓自己的容貌入畫,彷彿親歷其境,體驗畫中人物的感受;也在政餘閒暇,留下大量書畫題詠,顯示他追求書畫合壁、文人三絕的理想。
透過御製詩文、活計檔與現存物品,可以清楚看出乾隆皇帝對園林、文具、品茶、裝潢設計的講究。多寶格,更是乾隆皇帝展現其帝王收藏品味與特質的綜合體。透過蒐集、整理、品鑑、設計、組配、仿製、新創等全面而多元的典藏步驟,達到貫穿古今、跨越中外、集結生活趣味感與文化豐富性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