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館展螺鈿漆器 呈現精湛工藝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發揚螺鈿漆器工藝之美,特別策劃「光華可賞──寄暢園藏螺鈿漆器展」,精選50組件作品,即日起至11月24日止展出,期望透過工藝、材料、地域風格等多面向的角度,呈現螺鈿漆器工藝之美及文化美學意涵。
據了解,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7千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是一種在漆器或木器上鑲嵌貝殼或螺螄殼的裝飾工藝,也用於金屬和其他表面的裝飾,一般可分為厚螺鈿(硬螺鈿)和薄螺鈿(軟螺鈿)兩類。
自從西漢盛行彩繪和嵌金箔、銀箔漆器後,便促進了螺鈿漆器的發展。唐代開始興盛,相繼出現了金銀平脫工藝、鑲嵌螺鈿漆器工藝、戧金工藝等,並從中國東傳至朝鮮、日本,影響東亞漆器工藝的發展。
明、清兩代,鑲嵌螺鈿漆器又飾以金銀箔和金銀屑,使之更為絢麗,此時髹飾工藝創新並結合多種傳統技法,開創螺鈿漆器工藝發展之高峰。
寄暢園董事長張順易致詞時表示,螺鈿工藝是一門費心又費時的藝術,每一個作品都代表著作家的熱情與用心,他表示,這是台灣首次展出那麼多的螺鈿漆器,希望透過這次展覽,分享螺鈿真正歷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