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水便竟是便祕!
許多孩子不喜歡吃富含纖維的綠色蔬菜,或是未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所以很容易被便祕所苦。但是很多天沒排便才算是便祕嗎﹖不,其實便祕是會隱藏的。醫師提醒,多注意孩子的排便狀況,切勿自行用藥,以提早發現與治療便祕。
一名5歲的陳小妹,就醫前2個月,肚子愈來愈脹,常打嗝,食慾變差。就醫前3天,常常肚子一用力,就會解出水狀的糞便弄髒褲子。問診發現,她已有2個月排便不順暢,這幾天的水便其實是嚴重便祕造成的滲便。在控制好便祕之後,就不再出現這種情形了。
一名5歲的陳小弟,因為肚子痛和拉肚子而來就醫。問診發現,過去經常有便祕的情況,這次因為便祕和肚子痛,家長自行給予軟便劑後出現水瀉,肚子痛尚未緩解,因此就醫。醫生診察後,懷疑肚子痛是便祕引起,因此沒有開立止瀉劑,不久後解出大量糞便,又恢復生龍活虎的樣子。
一名10個月大的女嬰,因為疑似痔瘡來就醫。詢問媽媽得知,她在3~4個月大時,就發現她只要一排便就哭,此次因肛門附近有皮膚突起,所以就醫尋求協助。診察後發現,肛門附近至少有6個以上新舊不一的肛裂傷口,判斷是長期便祕所引起。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說,一般人認為超過3天沒排便才算便祕,其實便祕也會有一些特殊表現!像是上述這些小朋友每天都有上大號,甚至解水便,仍是被診斷為便祕,因此要觀察糞便的形狀、軟硬度,以及是否有其他長期便祕造成的併發症,才能找出便祕這個原因。
哪種糞便才正常?
葉勝雄表示,年齡越小的孩子,家長越需要仔細觀察糞便的形狀,例如:是否成形?軟還是硬?直徑粗細等。正常的糞便像氣球一樣,長條狀容易排出;便祕的糞便硬得像小羊糞便一樣,一顆顆小的猶如積木一般,如果這些小積木糞便組合成大又粗的硬便,一次解出來就容易造成肛裂。還有些家長以為孩子用力想解便卻解不出來,但其實是因為肛裂疼痛而更用力想憋住糞便,反而加重便祕的惡性循環。另外,還要注意孩子排便時會不會哭或喊肚子痛,是否有腹脹、活動力變差、食慾減低等情形。
最容易被忽略的2種便祕情況
1. 每天排便都像小羊糞便:
其實這是很多天前就形成的糞便,一直堵塞在腸道裡,水分被腸道吸收後越來越少,就變成又乾又硬的顆粒狀,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擠出一點點,但可能已累積1個星期的糞便在肚子裡了!
2. 便祕造成的滲便:
當很硬的糞便塞住大腸時,只剩下水狀的糞便可以從縫細中滲出,外觀看起來就像水瀉一般,常常會被誤認是拉肚子,若是服用止瀉藥,會讓便祕更加嚴重。
家長協助醫師診斷孩子便祕的方式
1. 照片:
將孩子的糞便拍照,提供給醫師辨別,就能一目瞭然。
2. 紀錄:
記錄孩子每天排便的次數,若為不同照顧者,仍需要有統一的紀錄。
3. 觀察衛生紙:
在孩子排便後協助擦拭時,記得留意衛生紙或濕紙巾上是否出現血絲。
養成良好排便與飲食習慣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很重要,孩子開始不用尿布時,就可以開始訓練,每天至少1次,一般以早餐或晚餐後最適合,讓孩子固定坐在馬桶上10分鐘,即使沒排便也不能下來;還要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適度運動,才能保持長期的正常排便。另外,嬰兒可用棉花棒沾凡士林刺激肛門口周圍的皮膚以誘使排便,也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藥物。
吃蘋果和香蕉能改善便祕﹖
葉勝雄提出,常會聽到家長發覺孩子疑似便祕時,就給孩子吃蘋果或香蕉,其實若要改善便祕,要攝取含有山梨醇、果寡糖的蘋果汁或是熟香蕉(皮上有黑點的),而削皮的蘋果及偏綠的香蕉富含果膠及鞣質,是幫助改善腹瀉,因此在食用上要特別注意。
葉勝雄提醒,長期便祕會使腸道感覺神經遲鈍、蠕動功能變差,若發生急性腹痛時,就會難以分辨是單純的便祕或由其他疾病引起。因此建議家長,當孩子出現便祕症狀時,應盡早就醫並妥善控制,不要拖延,也不要擅自用藥,以免治療方向錯誤,影響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