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急限奶的啟示

德國柏林一家商店宣布每人最多只能購買3罐嬰兒奶粉。(AFP)
德國柏林一家商店宣布每人最多只能購買3罐嬰兒奶粉。(AFP)

⊙林忌

正當大陸網友號召人人「隨手帶奶粉」,以挑戰香港政府的「限奶令」時,外國奶粉主要貨源的歐洲各國,卻同時提高了對購買奶粉的限制,令問題的焦點,由歐洲又回到了香港,以至中國本身──究竟中國大陸何時才能產出安全的奶粉?

很多人以為在自由市場的世界,只要付得起錢,就可以買走他國的奶粉;在香港的確如此。由於香港本地媽媽買不到奶粉,不斷向傳媒以及政府投訴,結果造成動搖政府的信任危機,迫得特區政府在最後一刻被迫實施「限帶令」。

在歐洲,限購奶粉的不是由政府發起,而是由商家如超市所發起;荷蘭的超市先限購2罐,後減至1罐;英國的四大超市先是限購6罐,4月則減到2罐;德國的超市最初是限購3罐,最近則改為購買者除非親身帶著小孩,否則必須出示出生證明,這顯示措施顯示,在歐洲要負上良心責任的不但是政府,還有商家企業,而且由上至下嚴格執行。

超市職員和中國人爭執的新聞,同時發生在英、荷、德等國,很多收取最低工資的基層員工,都不貪圖額外利益,而認真執行自己公司的政策,以至為守衛本地媽媽的奶粉嚴格執行限購。

如在英國,中國顧客投訴四大超市寧可取消其網上訂單甚至戶口,也不願運送6罐奶粉;在德國,一些超市的店員認出長期買奶粉運往中國的中介商,寧召警察到場把顧客列為黑名單從此不能踏入超市一步,也不願為短線利益而轉賣奶粉。

為了原則而不賺錢,這些令中國人不可思議的行為,為何沒有刺激大家思考呢?為什麼德國人、英國人、荷蘭人為了道德,以至多數不相識的本地媽媽,肯堅守原則,有錢不賺,甚至為限奶而和顧客爭論,寧可被投訴;而中國人卻沒有這一面呢?

中國人對今日發生的一切,沒有反思之餘,甚至反過來控訴是種族歧視,是很可悲的。同樣的,絕大部分的香港傳媒,也從來沒有站在香港市民的一邊,不但巧立名目去攻擊香港的「限帶令」,連報章的所謂「兩岸國際版」也嚴重失職,對歐洲奶粉短缺的新聞視而不見,連新華社以至大陸的傳媒也不如。

有些政治人物以至傳媒甚至說:香港奶粉供應恢復正常,「限帶令」可以取消了!連歐洲原產地的供應也如此緊張,為何不產奶粉的香港卻「供應充足」呢?這說明了香港傳媒的淪陷。──本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延伸閱讀
陸多家知名奶粉檢出黃麴毒素
2015年05月08日 | 9年前
水客偷運奶粉 港法官:走私失控
2015年02月06日 | 9年前
無限購令 紐約掀購奶快遞中國熱
2014年09月03日 | 10年前
毒奶事件重演 紐總理譴責延誤通報
2013年08月05日 | 11年前
中國夢應先綻放在一罐奶粉上
2013年03月28日 | 11年前
香港政府斷奶 讓自由港蒙羞
2013年03月22日 | 11年前
香港政府斷奶 讓自由港蒙羞
2013年03月22日 | 11年前
中國現在什麼最貴?
2013年03月20日 | 11年前
取消